為了摸清知識產權資源區域分布,推動知識產權工作融入區域經濟建設,推動區域知識產權宏觀管理向精細化轉型,探索知識產權資源與區域科教、產業、經濟、社會協同發展機制,引導并實現創新資源的區域集聚,制定知識產權區域布局試點工作方案。
一、試點背景
隨著全球經濟格局的深度調整,我國經濟發展的內外部環境發生深刻變化,經濟結構處于調整關鍵時期,各地普遍面臨產業發展和經濟轉型升級的壓力。十八大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指明了方向。知識產權作為具有商業價值的智力資本,已成為間接或直接作用于生產的重要資源,并被國際社會普遍看作國家發展的戰略性資源和國際競爭力的核心要素。
各國的發展實踐證明,知識創造和技術創新活動存在顯著的空間地理依賴,高端知識產權資源向少數區域集聚的趨勢日益增強,建立以知識產權為核心的資源配置體制和機制,引導科教、產業等創新資源在區域和產業集聚,有利于轉變區域資源配置方式和經濟發展方式,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有利于提高知識產權資源與創新資源、產業資源、經濟資源的匹配度,強化知識產權創造、運用、轉化等價值鏈各環節的空間整合;有利于完善知識產權政策,實現支撐區域產業結構調整、經濟結構調整、創新驅動發展的目標,促進創新體系與市場經濟的深度融合。
知識產權區域布局試點工作的目的是,摸清包括專利、商標、版權等在內的各類知識產權資源的區域和產業分布規律;識別區域科教、產業資源潛力與知識產權創造能力之間的匹配關系,知識產權創造與運用之間的匹配關系,知識產權運用能力與產業、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之間的匹配關系;提出以知識產權資源為導向,引導其他資源優化配置的導向目錄;以分類指導為原則,提出有利于區域發展的知識產權及相關政策的優化和調整方案,實現區域資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形成科學合理的區域知識產權資源布局。
二、總體目標和工作思路
(一)總體目標。探索形成知識產權區域布局工作機制和模式,為全面推進知識產權資源區域布局工作提供實踐基礎和工作規范;發揮知識產權資源屬性,探索建立以知識產權為核心的資源配置體制和機制,引導創新資源在區域和產業集聚;探索知識產權與經濟社會發展的深度融合方式,提高政府知識產權宏觀管理能力和服務支撐作用。
(二)工作思路。選擇部分省(區、市)或知識產權示范城市作為國家知識產權區域布局工作試點區域,實行一年一評估的滾動工作機制。
摸清試點區域知識產權資源與科教等創新資源基本情況,識別試點區域知識產權密集區域、知識產權密集產業、知識產權與相關資源匹配關系,特別是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等創新型區域的情況,提出本地區知識產權導向目錄,以及知識產權及相關資源政策調整和完善的建議。
通過試點工作,完善知識產權區域布局工作基礎理論、研究分析方法、技術規范、操作手冊、支撐平臺等,探索工作機制和工作模式,總結工作經驗,培養工作隊伍,推動工作全面開展。
有條件的地方可以把專利、商標、版權等主要類別知識產權資源納入試點工作范圍,也可從專利資源分析入手,待條件成熟,逐步擴展到主要類別知識產權資源分析。
三、主要任務
(一)開展知識產權(或專利,下同)資源分析。摸清知識產權資源在區域和產業層面的分布現狀;研究知識產權資源與創新資源的匹配度,了解知識產權資源對地方產業發展和經濟社會的支撐情況;梳理區域內知識產權政策,以及與科技、經濟、產業等政策間的銜接性。
(二)開展知識產權區域布局綜合評價。探索知識產權區域布局評價模型和指標體系,探索綜合評價工具、空間分析方法和可視化表達方法等,繪制知識產權布局地圖,確定知識產權發展區域類型和發展導向。
(三)探索區域知識產權分類指導工作模式。在區域層面形成以知識產權資源為中心的相關資源配置引導目錄,指導區域相關政策的調整完善,實現知識產權資源區域布局政策優化。
(四)建設知識產權資源布局信息平臺。研究知識產權資源數據采集標準,探索構建知識產權資源分析標準化模型。形成知識產權資源基礎數據庫和知識產權相關資源數據庫。拓展完善現有知識產權信息平臺,建立基于國民經濟產業標準分類的知識產權信息檢索查詢服務體系。
(五)建立知識產權布局支撐服務體系。編制知識產權資源分析工作指導性材料。培養形成涵蓋知識產權、區域、產業、經濟、科技、教育等領域的工作團隊和專家支撐團隊。
四、試點成果
(一)形成區域知識產權布局工作規范文件。形成區域知識產權資源分析報告、知識產權資源分析手冊、知識產權資源導向目錄及編制規范、知識產權政策與區域相關政策調整建議稿(政策調整集)等系列文件。
(二)形成區域知識產權布局工作推進機制。形成國家知識產權局和地方政府聯動的知識產權區域布局協調推進機制。形成政府指導、各方參與的研究支撐體系和專家咨詢體系。形成宣傳示范與工作推進的配合機制。
(三)形成知識產權區域布局信息服務標準及體系。建立資源數據標準化采集制度。建立信息平臺建設標準。形成基于國民經濟產業標準分類的知識產權布局信息檢索查詢服務體系。
五、計劃進度
試點時間為2015—2019年,分三個階段開展。
第一階段 基礎搭建(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工作重點為搭建工作推進機制,開展知識產權資源分析和區域布局綜合評價,探索區域知識產權分類指導工作模式和初步的工作規范文件。形成基礎工作成果。
1.試點啟動(2015年6—7月)。啟動申報工作,準備并提交試點方案。組織評審,確定試點單位,確定并印發地方試點方案。
2.試點推進(2015年7月—2016年10月)。建立試點工作推進機制,組建工作團隊,開展試點推進。我局會同有關機構進行跟蹤指導。
3.階段總結(2016年11—12月)。對試點工作進行總結,檢查試點工作目標完成情況,并形成總結報告和初步成果。
第二階段 重點推進(2017—2018年)。工作重點為建設知識產權資源布局信息平臺,優化調整知識產權及區域相關政策,形成較為全面、規范的工作指導性材料等。在重點工作方面取得一批成果。
2017年開展中期評估,根據評估結果進行適當調整。
第三階段 驗收推廣(2019年)。全面總結試點經驗和成效,進行全面推廣。
六、組織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形成上下聯動的工作機制。國家知識產權局與試點?。▍^、市)人民政府加強溝通協調,共同支持配合做好試點工作。保護協調司和試點?。▍^、市)知識產權局組成聯合工作組,做好落實配合工作,加強試點工作的信息溝通,協調解決試點工作推進中的具體問題。
(二)營造試點環境,確保試點工作順利推進。充分發揮地方政府在試點工作中的主體作用,整合現有政策資源,發揮各方積極性。加強對試點工作的資金、技術和人才支撐。加強試點工作進展和成果的宣傳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