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7日19時52分,神華寧夏煤業有限公司的廠區燈火通明,目前世界上單體規模最大的煤制油項目——神華寧煤400萬噸/年煤炭間接液化示范項目實現滿負荷運行。在此4天前,第十九屆中國專利獎頒獎大會在北京舉行,該公司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神寧爐”獲得了中國專利金獎。
獲得中國專利金獎,是對“神寧爐”專利價值的最好肯定。“這也是時隔10年,寧夏企業再次獲得這一獎項。”寧夏回族自治區科技廳(知識產權局)副廳長廖斌在接受中國知識產權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次獲獎并不是偶然,與寧夏全力打造知識產權強企、著力推動高價值專利培育工作密不可分。
“寧夏深入開展專利信息幫扶項目,為寧夏共享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共享集團)開展鑄造領域3D打印技術進行專利信息分析,摸清了世界范圍內這一領域的技術分布狀態,為企業技術研發和市場布局提供了依據。”廖斌介紹,共享集團憑借率先在鑄造領域應用自主知識產權的3D打印專利群,在鑄造行業先行一步,搶占了國內市場的領先位置。2017年2月,共享集團子公司四川共享鑄造公司率先制造出全國首批鑄造產業化領域3D打印產品。未來,該公司規劃產能將達到2000多噸,年產值將達3億元。
同樣致力于打造知識產權強企,寧夏伊品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接觸國際前沿氨基酸生物發酵技術,從5年前只有3件專利的迎頭追趕,轉變到2年前主動降低專利增速打造核心專利,其關注的角度由專利數量轉變為專利質量。對于高價值專利,該公司研發中心總監孟剛深有感觸:“只有高價值專利才能讓企業獲得技術優勢,真正形成競爭力。”孟剛認為,高價值專利應該是高技術水平、高市場需求、高標準保護的加成,這也為公司的創新和知識產權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高價值專利要在轉化運用中體現價值。高校擁有眾多優質專利,怎樣使知識產權成功轉移轉化,寧夏大學探索著與企業合作的有效路徑。“寧夏大學通過加強校企、校地合作,和企業共建研究平臺,精準為企業服務。”寧夏大學創新創業學院副院長、科技園辦公室副主任張龍介紹,寧夏大學是地方院校,本身就承擔著用專利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的使命。專利要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在市場中才能體現價值。
企業同樣有創造高價值專利的急切需求。積極聯合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力量,開展協同創新是寧夏寶塔石化科技實業發展有限公司的高價值專利培育之路,其所研發并投入應用的烷基化反應器項目和汽油選擇性加氫項目均為企業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只有利用各類科技創新平臺,通過協同創新、政產學研用、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相結合,高價值專利才能形成。”該公司董事長張立忠認為,這就要求企業要以專利的市場應用為目標,以高校重點學科、科研院所主要研究領域為導向,從而提升專利質量,獲得更高經濟效益。
“無論是處于高端科技領域的航空航天、高鐵的專利,還是在生活中為人們帶來便利、提升老百姓的生活質量的專利,只要得到充分應用,有其經濟或社會效益,我認為都應稱之為高價值專利。”在寧夏合天律師事務所合伙人郭立寧看來,知識產權代理機構應以提高企業的專利申請質量為己任,從而讓高質量的技術方案形成權利穩定的專利,體現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作為寧夏專利代理人培訓基地,該律所正是用這樣的理念培養新的專利代理人,為寧夏高價值專利培育工作輸送著新鮮血液。
“我們要強化知識產權創造、保護、運用,才能更好地實現專利價值。”廖斌表示,面對創新驅動發展的新形勢,寧夏將搶抓政策機遇,推動創新資源、創新政策、創新服務向企業聚集,以深入實施知識產權戰略、推進知識產權強企建設、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等工作為抓手,不斷滿足企業在知識產權方面的迫切需求,全面提升全區企業專利創造、保護、運用的能力和水平,為高價值專利培育營造條件,為寧夏經濟發展創造機遇。(知識產權報 記者 吳珂 楊柳 通訊員 蘇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