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董明珠
今年10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格力)時強調,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一個關鍵,制造業的核心就是創新,就是掌握關鍵核心技術,必須靠自力更生奮斗,靠自主創新爭取,希望所有企業都朝著這個方向去奮斗。我們要有自主創新的骨氣和志氣,加快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和實力。
改革開放40年來,格力從一家默默無聞、依靠他人技術發展的小企業迅速成長為掌握多項核心技術的全球知名企業,正是憑著那股堅持自主創新,誓要掌握核心技術的骨氣和韌勁。作為格力董事長的董明珠深知,掌握核心技術能讓世界愛上中國造,而重視知識產權才能讓中國造譽滿天下。
自主創新,讓世界愛上中國造
從2003年至今,董明珠已連任四屆全國人大代表,歷年全國兩會期間,在她的提案之中,自主創新一直是高頻詞之一。進入格力管理層以來,董明珠始終把自主創新作為企業最根本、最持久的發展動力。在她的引領下,掌握核心技術,不僅是格力把握市場話語權的關鍵,更成了格力助推“中國制造”走向世界的使命。
“我記得最初到格力的時候,我們的空調內機都是從國外原裝采購的。”提起往事,董明珠記憶猶新。2001年,格力想去競爭一家重慶外資企業采購“一拖四”多聯式中央空調的公開招標,然而卻陷入了想競爭卻無技術的窘境之中。當時,國內沒有一家企業具備生產該產品的技術,為了掌握生產該空調的技術,格力帶著上億元的資金遠赴日本,卻被一句“核心技術不賣”冷冷回絕。正是這次“閉門羹”,讓格力清醒地意識到,關鍵的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要掌握核心技術,就必須在自主創新上下大力氣。
然而,對于企業來說,較高的研發投入不僅意味著資金的緊張,同時還要承擔產品研發周期長等風險。但董明珠卻不以為然,在研發投入上實行了“按需投入,不設上限”和“掌握核心技術不僅能讓格力永久甩掉‘低質低價’的帽子,更是作為制造業企業必須有的責任和擔當”兩大政策。“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在董明珠的堅持下,格力不僅掌握了當時市面上買不著的“一拖四”多聯機空調技術,甚至還研發出“一拖六”“一拖八”乃至“一拖多”多聯機空調技術。今年3月8日,在中國家電及消費電子博覽會亮相的格力GMV智睿變頻變容家庭中央空調,以“用電省一半”的科技創新破解了家用多聯機低負荷運行帶來大量能耗的行業難題。作為對比的是,盡管這一行業難題已被提出了十幾年,但是包括日本在內的其他各國空調企業都沒能夠找到破解方法。
有了核心技術支撐,格力取得的成績自然不俗。據公開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格力已經取得24項“國際領先”技術,涵蓋了家用、商用機核心零部件等領域,榮獲2項國家科技進步獎、1項國家技術發明獎、2項中國專利獎。不僅如此,截至今年10月30日,格力的國內外專利授權量累計已達2.4914萬件,其中發明專利4891件,在此前連續兩年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布的中國發明專利授權量企業排名中,格力穩居家電行業第一。
堅守“工匠精神”的格力在屢屢打破技術的天花板的同時,也讓世界重新認識了格力——“讓世界愛上中國造”。如今,格力自主品牌產品遠銷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球用戶超過4億。日本經濟社發布的“全球主要商品與服務市場份額調查”顯示,格力家用空調全球占有率已達到21.9%,高居第一,也就是說,全球每5臺空調中就有1臺是格力制造。
知識產權,讓格力跑出加速度
事實上,作為我國自主創新的代表企業,格力在董明珠的領導下已然實現了“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而格力的“三個轉變”離不開董明珠對知識產權的重視。自2012年擔任董事長以來,董明珠堅持直接領導格力的知識產權工作。“如今,我們國家處在經濟改革與轉型的關鍵時期,經濟轉型成功與否的關鍵在于企業是否具備創新能力,而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更是激勵企業積極創新的關鍵。”董明珠表示。
目前,在董明珠的帶領下,格力已經建立起完整的知識產權戰略管理體系:2016年,格力構建起了“產品-標準-政策”三位一體的創造實施方案;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董明珠積極推動構建并實施了“全員監督-行政投訴-司法保護”的立體維權策略;在知識產權管理上,格力搭建了功能強大、具有自身特色的專利管理平臺,實現了從知識產權產生到結束,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電子化管理;在知識產權運用上,形成了“上游供應商-競爭對手-下游客戶”的“產業鏈”工作模式,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專利運用體系,對于核心企業鏈,格力采取了“三步走”戰略,即對上游企業作專利幫扶,對競爭對手實施專利許可,對下游企業作專利技術升級的知識產權運營模式。
在構筑格力的知識產權戰略體系的同時,董明珠還在為提高企業知識產權保護意識、營造健康有序的創新大環境鼓與呼。在2016年全國兩會上,董明珠提出加大對知識產權侵權行為處罰力度。“自主創新能讓一個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優勢,而知識產權保護則考驗著企業守護創新成果的能力。”她深知,每一項科研成果的背后往往是企業巨大的投入和艱辛的研發,如果遭遇侵權,不僅會讓企業蒙受巨大的損失,甚至會影響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董明珠對侵犯知識產權行為從來都是“零容忍”。2017年4月17日,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就某公司侵犯格力電器3件實用新型專利權一案作出終審判決,認定該公司侵權行為成立,判決該公司立即停止銷售侵權的空調產品,并在10天內支付格力電器賠償款230萬元;2011年,因一家公司侵犯格力一件名為“控制空調器按照自定義曲線運行的方法”發明專利權,格力將其訴至法院,歷經3年,最終獲得勝訴。在董明珠看來,格力用法律捍衛知識產權,不僅為了守護自身權益,更是對營造尊重知識產權、保護創新環境的堅守。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正從知識產權數量大國向知識產權質量強國不斷邁進。我相信,在國家不斷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為企業營造健康有序的競爭環境的大背景之下,未來的保護知識產權的道路定會更加順暢,也相信以科技創新征服世界的格力定會讓世界更愛中國造。”董明珠表示。(知識產權報 張彬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