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是第18個世界知識產權日,沐浴著明媚的春光,來自北京市海淀區民族小學的近60名師生走進了國家知識產權局,與知識產權進行了一次親密接觸。參加國家知識產權局開放日活動啟動儀式,參與中小學知識產權教育課堂,參觀專利展示廳、知識產權陳列廳……一系列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知識產權宣傳活動給民族小學的師生們留下了深刻印象。該校教師竇麗娜在接受中國知識產權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此次活動隆重而生動,濃厚的知識產權氛圍能讓學生們切實感受到知識產權的重要性,尊重創新、尊重知識產權的情懷在學生們的心中油然而生。”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國家知識產權局工作人員以李白的詩歌作為開端,給學生們帶來了一堂別開生面的知識產權教育課。從復興號到共享單車,從諾貝爾到袁隆平,一個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成果,一個個栩栩如生的創新故事,向學生們傳遞著創新無處不在、知識產權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理念。以這樣一種輕松的授課方式傳播知識產權價值觀,讓竇麗娜眼前一亮,她表示,以后也會多用這種生動的方式,培養孩子們的知識產權意識。五年級的學生李士軒告訴記者:“短短的一堂課,我們學到了很多知識產權知識,也知道了創新成果來之不易,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熱情。”
在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展示廳,一件件帶有知識產權文化符號的自主創新成果,展示著我國知識產權事業發展的成就,也悄悄地在學生們的心中埋下了要為知識產權強國建設做貢獻的種子。
培養青少年創新創造能力的《我也會發明》系列小說第一集正式發布,對此,竇麗娜表示,學校下一步會在校內圖書館專門設立知識產權書架,擺放鼓勵學生創新與普及知識產權的書籍。“因為我們每個班級都有閱讀課,這樣會讓學生們隨時接觸知識產權知識。”
讓青少年從小就形成尊重知識、崇尚創新、誠信守法的知識產權意識,是國家知識產權局的一項重要工作。2015年11月,國家知識產權局、教育部聯合啟動開展了全國中小學知識產權教育試點示范工作,決定在全國具備一定條件的中小學開展知識產權教育試點、示范學校的認定和培育工作。截至目前,全國已評出112所知識產權教育試點學校,各個省市也在省級層面評選出了近千家知識產權試點示范學校。值得一提的是,去年民族小學被評為第三批全國中小學知識產權教育試點學校,學校十分重視知識產權教育工作,每年的世界知識產權日都會舉辦各種知識產權宣傳活動,普及知識產權知識。民族小學只是眾多知識產權教育試點學校的一個縮影,正如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申長雨所說:“我們希望通過這項工作,努力在知識產權教育普及方面實現‘教育一個學生,影響一個家庭,帶動整個社會’的良好效果,讓知識產權理念不斷深入人心。”(知識產權報 記者 李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