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實施知識產權戰略,激發創新主體知識產權創造活力和保護、運用能力
對于黑龍江省來說,40年改革開放路并不平坦。這里曾經誕生過中國第一架直升機、第一臺萬噸水壓機、第一臺60千瓦直接空冷汽輪機,礦產儲量居全國第一、耕地面積全國第一。建設大慶油田、北大荒變北大倉的創業精神曾在全國推廣。然而船大轉向難,變革的陣痛在黑龍江表現得尤為明顯,經濟增長放緩落后,經濟結構亟待轉型升級。計劃經濟時代令人艷羨的經濟大省,如何能迎頭趕上,實現振興?
2016年5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調研時指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必須著力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政府要搭建平臺、創造環境、提供相關政策支持、保護知識產權。
破題的關鍵就在于“創新”二字。轉方式調結構,構建現代產業新體系,最終要靠創新引領。把振興發展的基點放在創新上,迫切需要發揮好知識產權對創新的驅動力和支撐力。
立足現狀謀發展,黑龍江省知識產權工作從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服務全鏈條精準發力,圍繞知識產權戰略“一條主線”、實施“四大工程”、提高“五種能力”和營造“一個氛圍”的工作思路,著力提高知識產權工作顯示度。
從2010年開始實施的“四大工程”——知識產權意識營造工程、專利優勢企業創建工程、知識產權保護工程、專利支持服務工程,到如今實施新一輪“四大工程”——專利優勢企業創建工程、知識產權運營服務工程、“互聯網+”知識產權保護工程、知識產權人才隊伍建設工程,黑龍江知識產權工作始終聚焦在創新主體之上。牢牢把握民營企業、國有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知識產權創造、運用能力提升這個抓手,知識產權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彰顯。
民營企業知識產權意識逐步提高,龍江大地上涌現出一大批如哈爾濱東盛金屬材料有限公司、哈爾濱鴻盛集團這樣用知識產權迅速打開市場,并將知識產權嵌入行業標準,鞏固競爭優勢的企業。
老國企包袱重、面臨轉型升級難題,又是知識產權激活企業職工創新活力,為他們沖破藩籬融入市場競爭樹立堅強后盾。
高校和科研院所,擁有多年積累的知識資源,以知識產權作價入股成立產業集團,激活了高校的科技成果轉化動力,讓長期沉睡在學校中的創新成果發揮更大的經濟效益,成為激勵全省創新創造、引領全省經濟增長的龍頭。
堅定不移地將知識產權工作放在發展大局中謀劃;堅定不移地推動知識產權進入經濟建設主戰場,發揮知識產權制度激勵創新的基本保障作用;堅定不移地保持改革創新的發展理念,積極構建有利于工作開展的體制機制;堅定不移地以企事業單位需求為著力點,讓專利權利人有更多的“獲得感”——正是這四個“堅定不移”,讓知識產權在黑龍江這片沃土上生根發芽。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們有理由相信,在知識產權的支撐下,黑龍江的創新發展之路將越走越寬。 (知識產權報 記者 楊柳 通訊員 張雅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