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來賓:
大家好。
今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五周年。五年來,中國已與86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簽署了101個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協議,協議內容涵蓋基礎設施、產能、投資、經貿、金融、科技、社會等多個領域,“一帶一路”的經貿合作成果可謂碩果累累。
經貿合作在共建“一帶一路”過程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知識產權制度與經貿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清晰的知識產權法律制度、公正而有效率的救濟和執法,是貿易商、投資者極為關注的營商環境的重要組成。在跨國貿易中,知識產權問題已經成為企業關注的重點。也是因為知識產權對經貿的重要作用,知識產權政策已經成為一個國家促進技術創新、產業轉型和提高經濟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部分。各國紛紛通過雙邊或區域性經貿談判,提高知識產權保護水平,統一知識產權保護規則,創建更好的營商環境。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要實現貿易暢通,也要加強知識產權投入。我認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加強知識產權合作可以聚焦于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深化“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經貿領域的合作,共同推動完善知識產權國際規則。希望“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未來能夠加強在經貿領域知識產權規則談判方面的力度,為全球經貿規則的重構貢獻智慧,發揮積極作用。
二是加強“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中小企業“走出去”過程中的知識產權服務合作。中小企業在知識產權領域往往是弱勢群體,“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可以通過在知識產權申請注冊等方面加強合作,為企業簡化申請注冊程序,提供更高效、更簡便的服務。同時,還可以通過共建知識產權服務平臺等方式,為企業暢通信息渠道,幫助企業熟悉投資目的地的知識產權規則。希望“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可以在知識產權領域為企業“走出去”創造更好的條件。
三是拓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知識產權合作領域,為貿易的暢通掃清障礙。科技創新不僅加速了經濟發展,也帶來了新的挑戰。例如互聯網技術的進步帶來了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也帶來了跨境知識產權侵權等問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應拓展新的知識產權合作領域,探索新方案,共同應對知識產權領域的新問題。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大多是新興經濟體,面臨著全球經濟結構的轉型、經貿規則的重構。在新時代,“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應發揮自身積極作用,在知識產權規則的重構過程中,發出自己的聲音,讓知識產權制度能夠更好地服務于保護創新、促進社會繁榮和改善人民生活,為推動產業結構升級和社會發展貢獻力量。(知識產權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