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學(下稱株洲二中)的創新成果展廳,一排金燦燦的獎牌引人注目:“機動車車載尾氣監控器”獲全國發明展覽會金牌,“預埋式水壩滲水報警系統”獲國際發明展覽會國際金獎,“汽車超載限制裝置”在法國巴黎國際展覽會上獲得創新發明成就獎并獲中國第七屆國際發明展覽會金獎……一面獎牌墻展示著30多年來株洲二中創新和知識產權教育的累累碩果。
“我校早在1984年就開展了創新教育,目前已建立了以校長為組長的知識產權教育領導小組,5位專職教師負責學生的創新和知識產權教育工作。”株洲二中知識產權教育專職教師劉鑫燦向記者介紹,30多年來,株洲二中創新和知識產權教育不斷在探索中前進,大量創新成果培養出大量擁有創新精神,具備知識產權意識的人才,匯聚成傳播創新和知識產權文化的不竭動力。
創新教育春來早
在株洲二中,比華麗的獎牌更耀眼的,是一位滿頭華發卻精神矍鑠的古稀老人——該校的“創新元老”張天如。張天如是株洲二中乃至全湖南省最早開展創新和知識產權教育的先驅者之一。“張老師在我校從事創新教育工作已經三十多年了,現在依然‘退而不休’,每天風雨無阻到學校來工作,指導校發明協會學生的創新創造。”劉鑫燦告訴記者,張天如早在1984年就在株洲二中開展創新教育,不僅開創了學生發明社團,還編寫了與時俱進的創新和知識產權課程教材,至今仍被延用。
“早期,學校沒有足夠的資金支持,也沒有建立完善的創新教育制度,創新和知識產權教育工作開展舉步維艱。”張天如介紹,1989年,在他的指導下,一位學生的作品獲得了“第四屆全國發明展”的金牌,這也是湖南省在這次展覽上取得的唯一一塊金牌,“隨著創新成果越來越多,學校對于創新教育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1990年10月,株洲二中成立了湖南省首個中學生發明協會,成為學校最早成立的學生社團;2000年,學校為創新教育專門開設了活動場地“創客空間”,還撥了專門款項。退休后的張天如,每天泡在“創客空間”里,指導學生利用各類設備和材料進行創意設計、硬件制作等,把創新的思維變為現實。
記者跟著老師們來到該校的“創客空間”,見到一位同學正在進行模型制作。據介紹,這位同學名叫朱詩坤,是學校發明協會的會員,他發明的“一種真空燒結爐的真空冷卻系統”獲得了發明專利授權。“我從小就對工廠里的設備感興趣,進入高中以后學習了許多物理、化學知識,在老師的指導下,我建立了一個基礎模型,并一步步完善,后來還提交了專利申請。”朱詩坤對記者說,株洲二中不僅給學生們提供了創新的空間,還培養了學生們的創新意識,對其幫助很大。像朱詩坤一樣,多年來,眾多的學生在創造出智慧成果的過程中,讓創新的精神在心里扎了根。
創新精神代代傳
“對于引導學生開展創新實踐,我們肩負著義不容辭的責任,希望我們的教育能夠讓學生不僅能創新、會創新,還要樹立知識產權意識,保護創新。”株洲二中校長曾湘漳告訴記者,學校的畢業生中不乏創新和知識產權領域的佼佼者,甚至部分畢業生還回到學校,接力從事株洲二中的知識產權和創新教育工作。
株洲二中發明協會老師饒壤正是這樣一位“承上啟下”的創新和知識產權教育工作者。20多年前,作為張天如老師得意門生的他,跟株洲二中的兩位同學一起參加科技創新大賽,收獲頗豐。2013年,他回到母校株洲二中,成為一名負責通用技術、研究性學習和科技創新課程教學的教師。之后的5年時間里,他指導學生獲得了10項國家級獎項、15項省級獎項,另外還提交了8件專利申請。
回想起中學時光,饒壤說,當時學校除了課堂教學外,每周都會有一下午的時間可以做研究和實驗,他那時才知道,原來課堂上的理論可以這么實踐,這讓他逐漸重視在生活中發現問題,慢慢學會去尋找更好的解決方案。
“現在學校的知識產權教育更全面了,除了日常課程,學校還設立了知識產權海報設計、發明創新創意設計等活動,還幫助學生給他們的發明成果提交專利申請等,讓學生從各個渠道了解和認識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要性。”饒壤說,如今,學校建立了完善的科技創新和知識產權教育規劃,并結合貫穿整學年的一系列活動,聘請專家來校開設專業講座和培訓。此外,學校還利用寒暑假等時間,組織和推薦學校的科技創新與知識產權骨干教師參加省內外培訓,加強教師知識產權專業素養。
教育者一代代傳承,教學方法一年年改進,教材也在一版版進步。張天如向記者展示了他在2003年編寫的《創造發明》教材和2015年編寫的《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訓練》教材,這兩本教材先后成為學校開設的必修課教材。記者翻開目錄,發現這兩本教材都有專門一章知識產權的內容。“跟過去的創新教育只注重發明創造不同,現在的教材中專門加入知識產權的內容,目的是要在學生中傳播保護知識產權的精神,讓學生明確在創新活動中不能抄襲別人的發明創新成果和研究論文,同時要學會以專利等形式保護好自己的創新成果。”張天如說。
離開株洲二中前,記者再次經過創新教育成果展室。玻璃櫥窗中陳列著學生的發明成果和獲得的榮譽,墻上的海報記錄著學校發明協會歷任會長和理事的名字。在株洲二中,創新的精神在熠熠生輝,知識產權和創新意識已經在學校和每一位學生心里深深扎根。(知識產權報 實習記者 王絮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