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進一步強調,要堅持推動高質量發展。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時代,知識產權已經成為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戰略資源。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代表委員們從知識產權質量提升出發,紛紛為經濟高質量發展建言。在廣大代表委員看來,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從“重視數量”轉向“提升質量”,從“規模擴張”轉向“結構升級”,從“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知識產權將在其中釋放更大發展動能。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工業發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跟國際先進水平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電科第十四研究所所長胡明春表示,缺少自主知識產權讓很多企業只能處在價值鏈的低端。“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強調,堅持創新引領發展,培育壯大新動能。我們必須大力發展自主創新,同時一定要強調知識產權的價值。要認識到知識產權重在質量而非數量。我們需要可以轉化運用、孵化新產品、產生新動能、開拓新領域的知識產權。要以提高核心競爭力為目標,培育高質量知識產權,推動中國制造走向價值鏈高端。”胡明春說。 “高質量發展是創新成為主要驅動力的發展,要想進一步提高協同創新的質量和效益,關鍵在于進一步構建知識產權導向的創新環境。”全國政協委員、臺盟中央常委、泉州市政協副主席駱沙鳴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提出了如下具體建議:我國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應構建科學、合理的專利質量評價體系、統計體系、考核體系,減少重復研發,提高研發效率和專利質量;應吸納企業技術人員參與高校的專利評價,評價指標應增加專利轉化的經濟、社會綜合效益。 “近年來,我國消費大量外流,其原因就在于我國中高端品牌匱乏。現階段我國推動品牌經濟發展的核心是提質增效,通過提高產品質量,增加產品附加值。”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教授、博導馬一德認為,“高質量發展”是中國品牌現階段的重要任務。他指出,質量是我國品牌戰略的核心,有關部門應為中國品牌高質量發展提供引導、支持與保障,鼓勵和引導企業培育增品種、提品質及創新支持的自主品牌。 從企業層面講,如何打造中國品牌?全國政協委員、新疆誠和誠律師事務所主任潘曉燕提出了建議:我國企業應堅持誠信經營原則,嚴把質量關。潘曉燕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制造若要成為好產品的代名詞,需要知識產權護航,尤其是需要提高知識產權質量。”潘曉燕認為,當前,提質增效已經成為企業發展重點,企業應繼續加大創新力度,提升技術研發水平,堅持技術創新高標準、嚴要求;同時,建立嚴格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以提高產品質量。 全國政協委員、江西省新余市政府副市長陳文華與潘曉燕的觀點相似。“企業是創新的主體,知識產權質量的提升有待于企業對研發和知識產權布局的重視和投入。”陳文華說,要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需要加大技術研發投入,加強知識產權布局。 全國人大代表、陜西省律協副會長、北京金誠同達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兼西安分所主任方燕則從提高申請質量層面關注“高質量發展”。“過去,一些非正常專利申請擾亂了投資人的判斷,干擾了市場秩序。”他表示,由于無形資產的特殊性,證券服務機構難以對其質量進行判斷,有時可能會誤導投資者。“高價值專利是高質量發展的前提,專利管理部門在審查過程中應加強監管,更加關注專利質量,從源頭上促進專利質量的提升,讓高價值專利真正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方燕說。 正如代表委員們所言,我國知識產權事業發展的步伐應與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需求齊頭并進,知識產權工作需要在優化新動能、發展新動能、改善人民生活中發揮更大作用,賦予我國創新發展之舟更加強大的遠航動力。(知識產權報 特派記者 孫迪 馮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