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必須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不斷增強我國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自此,各行各業如何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成為全國兩會的焦點。今年,在世界經濟受疫情影響不斷下行的背景下,如何提升知識產權運用效益,進一步釋放新動能,支撐產業轉型升級,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更成為代表委員們十分關注和熱議的話題。
提高技術供給水平
知識產權是產權化了的創新成果,代表著先進的生產力。發揮好知識產權的技術供給作用,必然能夠為實體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
“5G+XR(擴展現實)是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5G+XR將帶來XR產品形態和服務模式轉變,為安防監控、工業互聯網、智能電網、家庭娛樂、新零售、教育、醫療、旅游、游戲和區塊鏈等多領域應用帶來廣闊空間。”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移動集團公司董事,浙江移動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鄭杰表示,作為虛擬現實、增強現實、混合現實、全息現實等技術的總和,擴展現實將改變許多傳統業態,在未來大有可為。我國應開展國家5G+XR關鍵技術的攻關,并圍繞5G與XR的重點融合領域,積極鼓勵5G終端芯片和可變焦顯示、光學、精準定位交互、渲染優化、渲染服務等核心關鍵技術的研發,加快集成終端設備的產品創新,深化知識產權儲備,從而獲得先發優勢,占領市場競爭高點。
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鈦合金產業中有這樣一句話:“鈦及鈦合金的使用量,往往是衡量一個國家國防實力的標志,釩是現代工業的維生素。”其在當代社會發展中的價值和作用可見一斑。全國政協委員、鞍鋼集團釩鈦(鋼鐵)研究院有限公司釩鈦冶金研究所所長孫朝暉認為,釩鈦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及提升核心技術的保護與應用能力,是推動釩鈦產品不斷邁向產業鏈、技術鏈、價值鏈高端位置的必由之路,因此強化科技創新和知識產權管理,形成全周期知識產權管理體系尤為重要。
今年4月,國家知識產權局印發《推動知識產權高質量發展年度工作指引(2020)》,旨在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決策部署。全國人大代表、陜西步長制藥有限公司董事長趙超對此十分關注。他認為,從企業的角度來說,各級知識產權管理部門在促進知識產權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既要精準對接、大力扶持和促進中小企業的知識產權發展,同時也要繼續鼓勵和支持大型企業,尤其是知識產權工作原本就受重視、有基礎、有成績的企業,充分發揮它們的行業和地區帶頭示范作用。“對于提升中醫藥專利質量,應從審查和申請環節雙向著手。”談到老本行中醫藥領域的知識產權質量提升,趙超這樣表示。
提升轉化運用效率
趙超建議,提高地方知識產權考核指標中“強化專利應用”所占的分值比例,旨在客觀引導技術人員加大研發,并把相關技術的產業化植入其創新活動中,形成良好的“產學研”專利轉化氛圍。
知識產權運用是知識產權工作的重心,是推動知識產權價值實現,促進經濟創新發展的一個關鍵環節。對于高校來說,將“沉睡”的知識產權“喚醒”正是當前一段時間挖掘知識產權價值的關鍵。今年民革中央的一份提案指出,目前,高校科研院所知識產權運營能力不強,貫穿創新和產業化全過程的知識產權管理和運營機制沒有建立,專門從事專利轉移轉化工作的人員和經費不足、知識產權服務機構能力不足,難以滿足知識產權資產評估、投融資、運營需求。因此,提案建議允許高校院所使用財政資金聘請知識產權運營專門人員或購買知識產權運營專業服務,既幫助高校科研院做好相關知識產權確權工作,也將技術供給方、技術需求方、技術中介整合在一起,集成技術、人才、政策、資金、服務等創新資源,幫助高校、科研院所提高成果轉化效率和成功率。
“建議創新科技金融產品,營造有利于我國金融與科技創新共存共榮共融的生態系統。”全國政協委員、臺盟中央常委、泉州市政協副主席駱沙鳴認為,知識產權金融服務在幫助我國民企轉型升級和經濟高質量發展,解決許多輕資產、創新型民企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上有著先天的優勢。他建議,知識產權金融服務創新服務模式,協助中小民營企業解決融資、并購、重組、清算過程中的知識產權糾紛;探索知識產權證券化,推廣商標質押和專利質押支持民企轉型升級,設立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風險補償基金,加大專利質押融資和專利保險險種開發推廣力度,支持民企創新驅動,提升市場競爭能力。
強化知識產權創造,提供源頭活水;強化知識產權運用,盤活用好知識產權資源,使其產生效益。代表委員們的建議提案匯集民意、激蕩智慧,將不斷推進知識產權創造和轉化運用工作做細做實,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助力。(知識產權報 記者 馮飛 吳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