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濟寧市魚臺縣素有“魚米之鄉”的美譽,當地生產的“魚臺大米”系我國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暢銷全國多個省市,但市場上屢屢出現假冒偽劣產品,嚴重影響了“魚臺大米”的聲譽,成為該區域公共品牌進一步發展壯大的“阻力”。“‘質量碼’可以有效破解打假難題!”過去一年,全國人大代表、浪潮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孫丕恕赴濟寧市進行廣泛調研,提出為大米打上“質量碼”,切斷假冒偽劣產品流通鏈條的建議。今年全國兩會上,他又提交了一份關于利用區塊鏈技術助力質量強國建設的建議,認為引入“質量碼”平臺后,將“魚臺大米”產品關鍵質量數據寫入區塊鏈,可追溯且不可篡改,相當于產品有了電子“身份證”,消費者通過掃碼,可清晰看到“魚臺大米”從生產到餐桌的每個環節。
“在經濟新常態下,發展方式開始從規模速度型向質量效率型轉變。為實現質量提升,我們要加快推動質量數據的共享開放,以數字化的方式打通制造、流通、消費全鏈條,構筑透明可信的質量保障體系。”孫丕恕介紹,“質量碼”通過匯聚政府質量安全數據、消費者評價數據、企業運行數據,可以建立產品生產、流通、消費等供應鏈質量安全保障體系,實現一碼貫穿供應鏈、數據鏈、價值鏈,對生產經營主體以及農產品品質進行全程管控。
在花冠集團釀酒股份有限公司的裝酒車間內,從生產包裝線上經過的每一瓶白酒,都被工作人員貼上“質量碼”,擁有各自唯一的“身份證”標識。該公司引入“質量碼”,實現了供應鏈質量數據可視化管理,消費者通過掃碼可以查詢所購產品的原料、生產、倉儲、流通等各環節的質量信息。
“蒙字標”品牌認證體系是“質量碼”應用的另一案例。“蒙字標”品牌認證體系以標準為基準,以檢測、認證為手段,通過構建可信數據,對生產經營主體以及農產品品質全程管控,為新型市場監管方式提供了抓手和數據支撐。孫丕恕舉例介紹,采用“質量碼”后,可以實現對畜肉產品的飼養、屠宰、加工、包裝、貯藏、運輸和銷售每一個環節的質量安全信息追溯,向消費者傳遞信心,向市場傳遞誠信。
為充分發揮“質量碼”在防偽、打假方面的價值,孫丕恕建議,各地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可以依托“質量碼”服務體系,建設區域公共品牌服務平臺,有效打擊侵權假冒,優化營商環境,助推產業升級;建設“質量碼”服務平臺,基于產品實現“一物一碼”,幫助企業打通產品生產、流通、消費等全部環節,實現企業供應鏈數字化管理和企業生產經營能力提升,助力企業數字化轉型。
在孫丕恕看來,我國還應加強“質量碼”服務體系在食品等涉及民生的重點行業應用。他建議,要整合質量基礎設施,打造市場化、體系化、閉環式的質量提升“工具箱”,幫助政府和企業進行質量診斷,找準優勢,補齊質量短板;同時,依托“質量碼”實施電子食用農產品合格證,打通農產品質量全流程數據,提升農業產業信息化水平,降低涉農中小微企業、合作社等生產主體追溯系統建設門檻和合格證開具成本,提升政府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能力。(知識產權報 記者 馮飛 吳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