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中小企業是保持市場經濟韌勁和活力的重要基礎。近年來,我國出臺了《關于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關于健全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制度的若干意見》《關于實施專利轉化專項計劃助力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的通知》等一系列助力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的政策文件。本版系統梳理相關文件中有關知識產權的政策措施,為中小企業創新發展提供參考。
關于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摘編)
2019年4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提升創新發展能力
(一)完善創新創業環境
●加強中央財政對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支持。
●鼓勵大型企業向中小企業開放共享資源。
●推動專業化眾創空間提升服務能力。
●健全科技資源開放共享機制。
●鼓勵中小企業參與共建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
●打造大中小企業融通型、專業資本集聚型、科資源支撐型、高端人才引領型等特色載體。
(二)引導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
●支持推動中小企業轉型升級,聚焦主業,增強核心競爭力,不斷提高發展質量和水平,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在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關鍵基礎材料、先進基礎工藝和產業技術基礎等領域,培育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實施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專項工程,打造一批融通發展典型示范和新模式。
●圍繞要素匯集、能力開放、模式創新、區域合作等領域分別培育一批制造業雙創平臺試點示范項目,引領制造業融通發展邁上新臺階。
(三)切實保護知識產權
●運用互聯網、大數據等手段,通過源頭追溯、實時監測、在線識別等強化知識產權保護。
●加快建立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提高違法成本,保護中小企業創新研發成果。
●組織實施中小企業知識產權戰略推進工程。
●開展專利導航,助推中小企業技術研發布局,推廣知識產權輔導、預警、代理、托管等服務。
(四)為中小企業提供信息化服務
●推進發展“互聯網+中小企業”。
●建設面向中小企業的云制造平臺和云服務平臺。
●完善中小企業智能制造支撐服務體系。
●推動中小企業業務系統云化部署。
●大力推動降低中西部地區中小企業寬帶專線接入資費水平。
關于健全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制度的若干意見(摘編)
2020年7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科學技術部、財政部、國家知識產權局等17個部門共同印發《關于健全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制度的若干意見》,提出完善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基礎性制度、堅持和完善中小企業財稅支持制度、堅持和完善中小企業融資促進制度等7方面25條具體措施。
(一)建立和健全中小企業創新發展制度
●完善中小企業創新支持制度。創新中小企業產學研深度融合機制,促進大中小企業聯合參與重大科技項目,推動高校、科研院所和大企業科研儀器、實驗設施、中試小試基地等創新資源向中小企業開放。
●完善中小企業創新人才引進和培育制度,優化人才激勵和權益保障機制。以包容審慎的態度,鼓勵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產品創新、模式創新。
●完善支持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機制。健全“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梯度培育體系、標準體系和評價機制,引導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之路。
●構建以信息技術為主的新技術應用機制。支持中小企業發展應用5G、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以及新材料技術、智能綠色服務制造技術、先進高效生物技術等,完善支持中小企業應用新技術的工作機制,提升中小企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綠色化水平。
●支持產業園區、產業集群提高基礎設施支撐能力,建立中小企業新技術公共服務平臺,完善新技術推廣機制,提高新技術在園區和產業鏈上的整體應用水平。
(二)完善和優化中小企業服務體系
●完善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健全政府公共服務、市場化服務、社會化公益服務相結合的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完善服務機構良性發展機制和公共服務平臺梯度培育、協同服務和評價激勵機制。
●夯實中小企業國際交流合作機制。深化雙多邊中小企業合作機制,促進中小企業國際交流合作。
●探索建設中小企業海外服務體系,夯實中小企業國際化發展服務機制,在國際商務法務咨詢、知識產權保護、技術性貿易措施、質量認證等方面為中小企業提供幫助。
(三)建立和健全中小企業合法權益保護制度
●構建保護中小企業及企業家合法財產權制度。
●健全中小企業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完善知識產權保護法律法規和政策,建立健全懲罰性賠償制度,提高法定賠償額。
●優化中小企業知識產權維權機制,建設一批知識產權保護中心。構建知識產權糾紛多元化解決機制,強化中小企業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推進知識產權糾紛仲裁調解工作。
●提高知識產權審查效率,減輕中小企業申請和維持知識產權的費用負擔。
●完善中小企業維權救濟制度。
關于實施專利轉化專項計劃助力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的通知(摘編)
2021年3月19日,財政部辦公廳、國家知識產權局辦公室印發通知,實施專利轉化專項計劃,利用三年時間,擇優獎補一批促進專利技術轉移轉化、助力中小企業創新發展成效顯著的省(自治區、直轄市)。
地方開展工作
(一)拓寬專利技術供給渠道
一是激發高校院所專利轉化活力。通過大數據手段分析篩選高校院所未實施“沉睡專利”,挖掘質量較高、具備市場前景的專利,發現潛在許可實施對象。
二是鼓勵國有企業分享專利技術。引導大型國有企業加大專利技術許可力度,降低中小企業專利技術獲取門檻。
(二)推進專利技術供需對接
一是打造專利技術推廣運用平臺。依托高校院所知識產權和技術轉移中心、產業知識產權運營中心等載體,集中發布專利技術供給信息,圍繞重點產業補鏈、延鏈、強鏈發展需要,開展關鍵核心技術知識產權推廣應用。
充分發揮“互聯網+”模式作用,幫助中小企業開展專利技術供需對接。
二是建立有效對接機制。
以中小企業集聚區域為重點,支持服務機構幫助中小企業獲取目標專利,組織高校院所、國有企業深入中小企業開展專利技術對接活動。
引導涉農專利技術向縣域和農業園區轉移轉化,助力鄉村產業發展。
三是創新專利轉讓運用模式。
鼓勵專利權人采用或參照“開放許可”方式,提前發布專利轉讓費用或許可費用標準、支付方式等條件,提高專利轉化效率。
針對中小企業實際需求,利用專利導航發掘目標專利和合作研發對象,積極開展專利池構建、轉讓許可等活動,做好專利技術實施指導和二次開發。
(三)完善配套政策和服務措施
一是加強政策聯動。
調整優化專利資助獎勵政策,更大力度促進專利轉化運用。
在不同層面做好與現有科技、金融、稅收、中小企業等政策銜接。
在知識產權相關試點示范、項目安排、獎項申報等方面予以優先支持。
二是強化融資支持。
將有關中小企業納入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政策扶持范圍,積極開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入園惠企”行動,面向產業集群探索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集合授信等新模式。
在確保金融安全的基礎上,充分發揮省、市現有知識產權運營基金等相關基金作用。
中央支持政策
(一)擴大數據開放
國家知識產權局利用專利產品備案系統,建立專利轉讓、許可、質押等運營數據和專利產品備案信息定期通報機制。
(二)提供綠色通道
國家知識產權局指導有關省份建立涉及中小企業相關專利轉讓、許可、質押業務辦理的綠色通道。
(三)給予資金獎補
國家知識產權局、財政部根據績效評價結果,對方案完善、措施得當、工作推進有力,專利技術轉化運用成效顯著的省份給予1億元的獎補資金。獎補資金統籌用于:深入推進工作實施,聚焦專利技術供需對接和轉化應用兩個重點環節,鼓勵但不限于采取以獎代補、購買服務、股權投資、貸款貼息等方式,支持相關方梳理、盤點、發布可轉化的專利技術,提供專利技術供需對接服務,輔導中小企業獲取專利技術等;支持中小企業轉化應用專利技術,開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