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一場場交流盛會舉辦,一雙雙合作之手相牽,凝聚起知識產權共識——進博會上,數千家中外客商云集,共享開放市場平臺;古絲路上,不聞駝鈴聲聲,貿易之路依然不斷延展;電子屏前,無需案牘繁瑣,動動手指便可用中國創意裝點世界……“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十年來,中國在變革大潮中深度融入國際規則體系,實現了對經濟貿易的有力推動;在新時代深度參與知識產權全球治理,營造了“走出去”的有利國際環境,奏響了與世界交融發展的新樂章。
推動多邊合作,貢獻發展力量
2014年7月10日,北京,什剎海畔,中外嘉賓共同按下啟動鍵,宣告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第五個駐外辦事處在中國“落戶”。
“近年來,中國在知識產權事業方面所取得的顯著成就,以及不斷擴大的全球影響力,成為我們選擇在中國設立辦事處的初衷。”WIPO原總干事弗朗西斯·高銳如是說。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深度參與WIPO框架下的全球知識產權治理。WIPO在中國設立辦事處,為中國與WIPO之間合作交流提供了一個新的紐帶和重要平臺,也為中國更好參與知識產權國際合作與交流提供支持。十年間,中國不斷推動完善知識產權及相關國際貿易、國際投資等國際規則和標準,推動全球知識產權治理體制向著更加公正合理方向發展,越來越多的知識產權中國方案上升為國際共識,轉化成國際行動。
2017年5月14日,北京,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期間,《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WIPO加強“一帶一路”知識產權合作協議》簽署。近年來,中國持續深化“一帶一路”知識產權合作,兩次舉辦“一帶一路”知識產權高級別會議,與50多個沿線國家建立知識產權合作關系,實施多個務實合作項目并取得積極成果。
“推動更加有效地保護和使用知識產權,共同建設創新之路,更好造福各國人民。”習近平總書記向2018年“一帶一路”知識產權高級別會議所致賀信,既是對這條“創新之路”的期許,也是沿線各國人民的希望。
2022年5月5日,《工業品外觀設計國際注冊海牙協定》在中國正式生效,意味著中國申請人可以通過海牙體系便捷高效地在海外申請外觀設計專利,同時外國申請人也可以通過海牙體系向中國申請外觀設計專利。生效當日,有49家中國企業通過海牙體系提交了108件外觀設計國際申請。
“中國加入海牙協定是全球知識產權生態系統的重大進展,意味著中國設計界將更容易保護其設計并將其推廣到中國以外。海外設計師也更容易帶著他們的外觀設計進軍世界上最大、最有活力的市場之一。”WIPO總干事鄧鴻森表示。
WIPO2020年相關統計顯示,盡管中國當時還不是海牙協定的締約方,但中國申請人通過其他締約國家向WIPO國際局提交的申請量已在海牙體系全球申請量排名中位居前十,為全球外觀設計申請量逐年增長貢獻了重要力量。
十年來,中國參與WIPO框架下多邊事務的深度和廣度不斷拓展。2012年6月6日,《視聽表演北京條約》正式簽署,這是第一個在中國締結并以中國城市命名的國際知識產權條約;2020年4月28日,該條約對30個締約方正式生效。2022年5月5日,海牙協定生效的同一天,《關于為盲人、視力障礙者或其他印刷品閱讀障礙者獲得已出版作品提供便利的馬拉喀什條約》在中國生效。專利審查高速路(PPH)合作伙伴數量達30個。2019年,中國創新主體通過PCT途徑提交了5.90萬件專利申請,是2012年的3倍多,超過美國成為提交國際專利申請量最多的國家。2021年,這一數字增長到6.95萬件,連續三年位居世界首位。中國在WIPO全球創新指數報告中的排名由2012年的第34位攀升至2021年的第12位,領跑中等收入經濟體。中國正依托多邊知識產權合作推動高質量發展,并以自身穩健發展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動力源”和“穩定器”。
踐行共贏共享,開辟光明未來
端午節前是湖南省桑植縣6萬多名農民最忙的時節。他們從山里采來的粽葉,經過篩選、加工,將在端午前后,送到海內外華人的餐桌上。
一片片粽葉,如何走出大山深處,銷往世界?張家界康華實業有限公司負責人彭澧康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些年來,國家知識產權局扶貧工作組幫助他們申請注冊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和地理標志產品,介紹專家研發粽葉保鮮專利,讓粽葉走出去、叫得響。目前,桑植粽葉遠銷美國、日本、新加坡等地,8萬余人通過粽葉相關產業脫貧致富。今年該公司出口粽葉將超過200噸,出口額預期超過100萬美元。
“WIPO很高興看到中國在利用知識產權扶貧方面展示出的成功實踐,希望中國分享經驗,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借鑒。”WIPO中國辦事處主任劉華在走訪桑植后,對這一“知識產權精準扶貧的世界樣本”予以高度評價。
見“一葉”而知秋。桑植粽葉是中國產業和世界市場“雙向奔赴”的一個縮影。
在新疆喀什,新疆大學技術與創新支持中心(TISC)圍繞喀什地區葉城的核桃產業難點問題進行專利分析研判,形成了核桃采摘和加工技術的專利分析報告,幫助當地企業提交了多件專利申請,有效助力了脫貧攻堅。截至今年6月,在華TISC為中國創新主體累計提供高級分析服務13.3萬次,促成知識產權融資超過100億元。
一邊幫助技術“引進來”,一邊推動產品“走出去”。國家知識產權局積極參與國際互認互保,擴大中國地理標志產品、特別是貧困地區的地理標志產品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助推地理標志產品走出國門。
2020年9月14日,歷經10年談判,《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歐洲聯盟地理標志保護與合作協定》簽訂。這是我國對外商簽的第一個全面的、高水平的地理標志雙邊條約。截至今年6月底,中歐雙方已實現110個中國地理標志在歐保護,134個歐盟地理標志在華保護,蒼溪獼猴桃、靜寧蘋果等貧困地區的產品由此走向世界。“這有助于深化中歐雙方的互利合作,密切貿易往來,對于擁有豐富地理標志產品的中歐雙方來說,都具有重大意義。”國家知識產權局有關負責人表示,這些來自貧困地區的地理標志產品將會有力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同時也將提高國外消費者的生活品質。
此時此刻,每天有40多趟中歐班列穿梭在中國和近200個歐洲城市間,為歐洲人民送去來自中國的智慧結晶。今年8月29日,兩列搭載36個大品類103種自主知識產權產品的列車從成都國際鐵路港出發,貨值近1億元的包含核心專利、知名商標、優良植物新品種、優質地理標志、高水平集成電路布圖設計等高價值知識產權的產品,將送往歐洲6國。預計今年四川省通過中歐班列出口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產品的貿易額將達750億元。一條條巨龍馳騁八荒,在亞歐大陸上源源不斷地揮灑共贏共享的發展動力,為經濟全球化注入強勁能量。
引領發展方向,展現大國擔當
有朋自遠方來,來上海看一看。2017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論壇上宣布,中國將從2018年起舉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
“中國將保護外資企業合法權益,堅決依法懲處侵犯外商合法權益特別是侵犯知識產權行為。”
“為了更好運用知識的創造以造福人類,我們應該共同加強知識產權保護。”
“中國將繼續完善公開透明的涉外法律體系,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維護外資企業合法權益,以優質服務營造更好環境。”
歲歲年年,“東方之約”如期而至,為世界經貿往來注入“強心劑”。2021年,第四屆進博會共有來自127個國家和地區的2900多家企業參展,展示新產品、新技術、新服務422項,意向成交金額707.2億美元,再創歷史新高。參展企業代表紛紛表示,中國政府不斷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營造良好營商環境,讓企業來華投資充滿信心。
2021年全國知識產權保護社會滿意度調查結果顯示,2021年,外資企業對中國知識產權保護的滿意度得分相比“十三五”初期提升2.36分;世界銀行發布的《全球營商環境報告2020》顯示,中國營商環境全球排名從2013年的第96位躍升至第31位,連續兩年被評為營商環境改善幅度最大的全球10個經濟體之一。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中國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2012年,我國貨物+服務貿易總額達4.4萬億美元,位居全球第二。2021年,這一數額增長到6.9萬億美元,連續兩年全球第一;其中知識密集型服務進出口占服務貿易總額比重達43.9%,比2012年提升10.3個百分點;知識產權使用費比2012年增長2.1倍。中國不僅是“世界工廠”,也是“世界市場”。
進博會、服貿會、廣交會……一場場以對外開放為主題的國家級展會,彰顯了中國開放市場、與全球共享機遇的誠意;疫情期間依然賓客云集,正是世界對中國營商環境的肯定。中國不僅是知識產權國際合作的受益者,也是經濟全球化的貢獻者、多邊貿易體制的維護者、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建設者。
時間是最有力量的語言,行動是最為生動的注腳。回首這十年,中國開放的春風,始終溫暖世界。站在新起點眺望未來,春風里的中國,依然青春婀娜。(記者 孫迪)
十年述評:
知識產權新引擎驅動國際貿易創新發展
開放是當代中國的鮮明標識。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知識產權日益成為對外貿易發展的新引擎、對外開放深化的新動力,不僅發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
這十年,知識產權“朋友圈”越來越大。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框架下的多邊合作覆蓋面越來越廣,見證中國與“世”偕行的力量;“一帶一路”知識產權合作彰顯中國兼善天下的智慧與擔當,吸引各國攜手大道之行;一系列雙邊、小多邊、多邊、周邊合作積極推進……中國深度參與世界貿易組織及WIPO框架下的知識產權全球治理,奏響合作之聲,凝聚眾行之志。
這十年,知識產權“高速路”越來越寬。在國際層面,北京條約、海牙協定、馬拉喀什條約等一系列知識產權國際條約相繼生效,中國對PCT體系和馬德里商標體系的貢獻度不斷增強;在國內層面,專利法、商標法、著作權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等法律法規完成新一輪修訂,行政和司法保護工作機制不斷健全,不斷擴大市場準入,持續縮減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積極推動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中國這個大舞臺,真正成為了世界的市場、共享的市場、大家的市場。
這十年,知識產權“好聲音”越來越響。將知識產權助力脫貧攻堅與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相結合,提煉并推介知識產權助力精準扶貧經驗和實踐,打造“知識產權精準扶貧的世界樣本”。中國正與世界積極分享有益經驗,一系列實打實、沉甸甸的成果,成為眾行致遠的路標,讓世界共享“中國經驗”的紅利。
大道之行,壯闊無垠;大道如砥,行者無疆。新時代的中國,將與各國一道,沿著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人間正道,開啟知識產權合作新征程。(琳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