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渝美食“有鹽有味”、地理標志苗繡作品吸睛無數、非遺竹編保溫杯美觀實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開箱”視頻一路走紅。打開代表委員的行李箱,一件件極具地方特色的小物件凝結著基層人民的智慧與汗水,或彰顯專利技術實力,或體現地理標志產業發展,或記錄商標品牌致富故事,或傳遞傳統非遺之美,勾勒出知識產權與鄉村振興有機融合、共同發展的美好圖景。
2022年,“三農”工作重心已歷史性轉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今年2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印發,從加強育種領域知識產權保護、發展地理標志農產品等多個方面作出部署,為知識產權助力鄉村轉型提供了著力點。突破生物育種“卡脖子”關鍵技術,實現我國種業科技自立自強;抓好特色產業的品牌建設,讓農產品“叫好”又“叫座”;大力發展“非遺+”……一件件“沾露珠”“冒熱氣”的建議提案背后是代表委員對踐行“三農”的不斷探索,也是專利技術強農、商標品牌富農、地理標志興農、非遺技藝助農在廣袤田野化為生動實踐的有力佐證。
全國兩會已經落下帷幕,代表委員們也踏上歸途,這一次他們的行李箱更“重”了。迎著和煦春風,他們將回到田間地頭,把兩會精神付諸實踐,讓美麗鄉村藍圖變成現實。在他們的帶領下,我們有理由相信,鄉村振興的步子會越邁越穩,路子會越走越寬。 (川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