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律回春漸,華章日新。在“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的背景下,2022年全國兩會如約而至。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懷揣“熱騰騰”的履職心得赴約而來,共商國是。
重拳打擊商標惡意搶注行為、強化企業商業秘密保護……知識產權一直是代表委員關注的熱點話題之一。全國兩會前夕,本報記者采訪了四位代表委員,聆聽他們對推動知識產權事業發展的真知灼見。
全國人大代表
耿福能代表:重拳打擊商標惡意搶注
73次調研、118份建議、18萬字……自2013年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后,好醫生藥業集團(下稱好醫生)董事長耿福能認真履行人大代表職責,積極在中醫藥文化、構建中醫藥現代產業體系等方面建言獻策,被譽為最勤奮的代表之一。
從2018年起,耿福能將目光投向知識產權領域,連續多年呼吁“加強自主品牌的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品牌之山是企業的金山銀山。”耿福能在接受中國知識產權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打擊商標惡意搶注和惡意侵權,培育一批自主品牌,是我國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
“品牌是企業的立身之本,好品牌就是企業的精氣神。”去年全國兩會上,耿福能提交了兩份關于商標保護的建議,內容涉及加大品牌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完善商標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等。國家知識產權局收到上述建議后,積極辦理,并從法律法規修改等多個方面對建議進行了回復。
“國家知識產權局及時、積極回應建議,我對回復內容感到滿意。過去一年,我國商標保護工作取得較大進展,商標法律法規不斷完善,商標申請注冊流程不斷優化,商標侵權成本不斷提升,讓我們切身感受到了我國大力保護知識產權的決心。”耿福能表示。
日趨強化的知識產權保護力度、持續優化的知識產權營商環境,讓創新主體吃了一顆“定心丸”,也讓耿福能倍感振奮。然而,在調研過程中,他發現商標惡意搶注現象仍時有發生,申請人不以使用為目的申請注冊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商標,造成了重大社會不良影響。為此,耿福能將在今年全國兩會上提交一份“關于強化商標惡意注冊行政管理 加大知識產權侵權懲罰性賠償力度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建議”。
“我國應建立‘黑名單’機制,將實施商標惡意搶注行為人及代理機構列入該名單,一經發現立刻查處,限制其繼續實施商標惡意搶注行為等;同時,我國應建立針對重大活動或社會事件的預警機制,圍繞有可能出現或已經出現的熱點詞匯、熱點人物名字等建立數據庫,在商標注冊申請環節便將其‘拒之門外’。”耿福能建議。
針對商標惡意搶注,國家知識產權局一直在行動。今年1月,該局印發《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信用管理規定》,將不以使用為目的的惡意商標注冊申請行為等多種行為列入失信行為,并明確了針對失信主體的懲戒措施,進一步加大打擊力度。
“我國應重拳打擊商標惡意搶注,走品牌經濟發展之路,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耿福能表示,好醫生曾是商標侵權的受害者,也是商標保護的受益者,以及商標事業發展的親歷者,“只有保護品牌,為企業營造良好營商環境,才能促創新、謀發展”。(記者 馮飛)
胡成中代表:讓“售假者”無路可逃
向公司黨團組織收集建議、到車間一線聽取員工意見……過去一年,全國人大代表、德力西集團董事局主席胡成中廣泛調研,積極建言獻策,知識產權保護是他重點關注的一個領域。
今年全國兩會之前,胡成中的行程安排得滿滿當當,除了調研外,他還要盡快完善2份與知識產權有關的建議內容。“近幾年全國兩會,我幾乎每年都會提交關于知識產權保護的建議,有的是以書面形式,有的是以小組發言形式。”胡成中在接受中國知識產權報記者采訪時介紹,過去幾年,他的多份建議受到我國有關部門的重視,這讓他切身感受到我國知識產權保護取得的長足進步。
去年全國兩會,胡成中提交了一份關于建立知識產權侵權人“黑名單”制度的建議。他提出,應依法依規對線上線下侵權行為實施聯合懲戒。對制售假冒產品、搶注他人商標、專利侵權的企業和個人實施不同層級的信用懲戒措施。該建議得到了我國有關部門的積極反饋。
電商領域知識產權侵權問題是胡成中近幾年持續追蹤的話題。在調研中,他發現電商領域的知識產權維權存在“兩難一高”,即調取侵權者信息難、案件財產保全難、維權成本高。
“在涉及電商平臺內經營者作為被告的侵權訴訟中,原告一般需要明確直接侵權人的企業或個人信息才得以立案。而在實踐中,因電子商務法并未強制要求電子商務經營者的自然人公示其身份信息,權利人往往無法明確侵權店鋪所有者的個人信息,因此時常遭遇立案難的困境。”胡成中介紹,由于電商平臺披露信息有限,原告難以查詢到侵權人的財產線索,這會造成財產保全困難等問題。
在實踐中,由于商戶通常在多個電商平臺開設賬戶,如果其產品涉嫌知識產權侵權,權利人需要分別起訴,這使得維權成本大大提高。胡成中舉例介紹,侵權者的網店有很多“馬甲”,被查處一個換一個,如何降低維權成本、提高維權效率成為知識產權權利人面臨的難題。為此,在今年全國兩會上,胡成中將提交一份“關于進一步加大打擊電商平臺侵犯知識產權行為力度的建議”。
“我國應強化電商平臺對于審核經營者主體信息的義務,各經營主體必須亮照經營,身份審核應采取多種方式綜合驗證,確保電子商務經營者為實際經營者;同時,強化電商平臺的披露義務,在知識產權訴訟中,應原告要求,電商平臺有義務向法院和原告披露被訴網絡店鋪相關信息,對于平臺不予披露的情況,應當與侵權者承擔連帶侵權責任。”胡成中建議,我國應建立“嚴重失信黑名單制度”,商家一旦被發現在某一平臺售假,其在其他電商平臺就不能售賣相同產品,讓“售假者”無路可逃。(記者 馮飛)
全國政協委員
黃立委員:商業秘密保護關系科技自立自強
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這句話對于企業而言,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全國政協委員、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副主席、武漢高德紅外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高德紅外)董事長黃立作為一名企業創始人,持續關注著知識產權保護相關問題。
十幾年前,國內紅外行業涌現出一大批專業制造廠商,但大都選擇從國外進口芯片后進行系統集成。黃立意識到,要想在紅外行業有一番作為,開展核心器件自主研發勢在必行。他開始帶領團隊突破材料設計、芯片制備等一系列技術瓶頸,最終破解了紅外芯片“卡脖子”問題,并建成三條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批量生產線,實現紅外探測器的自主研發。
在創新實踐中,黃立深刻感受到知識產權保護對于企業自主創新的重要性。在去年的全國兩會上,他提交了關于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的提案,提出加大對侵犯商業秘密的企業和勞動者的處罰力度等具體建議。國家知識產權局在兩會后作出答復,表示將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等部門不斷完善法律制度規范,加大執法力度,加強對企業商業秘密保護工作的指導幫扶。
“原創核心技術是高科技企業的商業秘密,對商業秘密的保護關系到國家間營商環境的競爭,關系到能否實現科技自立自強,能否在核心關鍵領域解決‘卡脖子’問題。”黃立說。今年,他繼續關注企業商業秘密保護話題,將提交關于加大商業秘密的刑事保護、鼓勵原創科技發展、激發民族創新活力的提案。
“商業秘密侵權防不勝防,侵權現象非常普遍,很多時候都是投訴無門,企業只能‘吃啞巴虧’。”黃立表示,造成當前商業秘密保護困境的原因主要體現在立案難、取證難、地方保護主義、商業秘密刑事案件辦理難四個方面,這種現象會嚴重挫傷企業創新的熱情,極大地損害企業投入自主研發的信心和決心。
“對商業秘密案件的立案,有時缺乏明晰立案標準,在立案之前,就要求企業把將來定罪量刑的所有證據全部收集準備齊全。這片面加重了企業的舉證責任,有的企業因此而立案無門。”對此,黃立建議相關部門應制定明晰的商業秘密刑事案件立案標準,并提出具體措施改善立案難的問題;公安機關應按照法律法規,嚴格執行立案標準,能立則立,該查盡查,杜絕有案不立的司法亂象,并建立健全相應的整頓、問責制度。
同時,他還建議設立知識產權保護綠色通道或熱線,企業對基層不受理的案件可以直接通過平臺反映。公安機關立案后,應按公安機關辦案流程,遵循法律規定采取相應的刑事偵查措施進行取證,不能將取證責任轉移至企業,要求企業提供明顯超出其能力范圍外的證據。(記者 吳珂)
田靜委員:熱愛鄉土方能傳承好文化
“把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給更多人,特別是年輕人,是我們的職責所在。”全國政協委員田靜,還有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建水紫陶燒制技藝項目云南省省級代表性傳承人的身份。多年來,在非遺傳承中,她開設云南省建水縣田靜紫陶技能傳習中心(下稱傳習中心),每年上百人在這里學習非遺技能;在建言資政過程中,她從工作和調研中發現的非遺傳承難點出發,提出了多條有針對性的建議。
去年底,傳習中心迎來了8位前來學習技藝的大學生。“這是為鼓勵大學生回鄉創業開展的傳習工作,讓更多人才進入鄉村,加入鄉村振興的隊伍。”田靜說,大學生們對互聯網經濟更為熟悉,可以幫助非遺技藝更廣泛地傳播推廣。
“我問這些大學生,建水縣的雙龍橋是哪一年建成的,幾乎沒有人能回答上來。而這座古橋正作為我縣的文化地標為當地帶來旅游資源。”回想起培訓之初大學生對本土文化的了解還遠遠不夠,田靜感慨頗多。
“有熱愛才能制作出好的文化作品,扎根鄉村的非遺傳習首先要了解并熱愛自己的家鄉文化。”田靜告訴記者,家鄉的文化來自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比如那座古橋等,大學生返鄉從事非遺工作一定要對其進行深度了解。
田靜每年都會提交與非遺傳承有關的提案,前兩年,她提交的在少數民族地區職業院校中增設非遺技藝專業等建議都得到了回應并被應用到實踐中。去年8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提出,在職業學校開設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相關專業和課程。加大非物質文化遺產師資隊伍培養力度,支持代表性傳承人參與學校授課和教學科研。“這是政策層面作出的部署,希望在各地能夠得到有效落實。”田靜表示。
今年,田靜帶來了關于加強職業院校非遺技藝專業建設的提案。“如今,不少職業院校開設了以非遺為主的民族傳統技藝類專業,并聘請非遺傳承人擔任課程指導或授課教師,為非遺保護傳承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同時我們也看到,要更好推進非遺保護與傳承,目前職業院校中相關非遺專業的教育還存在專業設置不精準、不合理,課程安排不科學、不系統,非遺傳承人參與教學嚴重不足等問題。”
她表示,應進一步重視在少數民族地區職業院校中增設非遺技藝專業這項工作,構建政府、學校、非遺相關行業、企業共同參與的聯動機制,更好整合各方力量,加強非遺技藝專業建設,共創新時代非遺保護與傳承創新的新局面。
“希望通過系統、專業的培訓,讓更多人加入非遺傳承中,愛上我們的鄉土文化。”田靜表示。(記者 吳珂)
兩會聲音
張兆安:把“飯碗”端在自己手里
“民以食為天”,種業安全關系到糧食安全,也關系到國家安全。全國人大代表、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張兆安經調研發現,我國種子產業發展當前存在種子企業綜合競爭力不強、原創性種質資源相對稀缺等問題。
“要打好種業‘翻身仗’,當務之急是培育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優良品種,從源頭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張兆安建議,我國應加大優質種子資源的保護力度,嚴厲打擊侵權行為;著力攻克關鍵種子的培育難題,在不斷推出自主知識產權種子的基礎上,逐漸掌握一些重要種子的市場話語權和定價權。(馮飛)
余留芬:樹立鄉村特色品牌
貴州獨特的地勢和悠久的文化,培育出了一批批特色農產品,帶領貴州特色品牌走向全國各地。隨著鄉村振興的全面推進,在貴州,幾乎每個縣區都探索出了富含本地特色的產業,如盤州市的刺梨產業、水城區的高山茶產業等。
針對進一步發展當地鄉村特色產業,全國政協委員、貴州省盤州市巖博村黨委書記余留芬建議,當地企業應創新發展模式,樹立獨一無二的品牌口碑;政府應結合產業與農業,發展休閑農業,以農業生產、農村風貌、農家生活、鄉村文化為抓手,開展農業與旅游業相結合的第三產業。(吳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