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讀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穩”字出現76次,貫穿全篇?!靶蟹€致遠”的決心當中,既有方法又有目的,說明“行穩”不是駐足,而是為了“致遠”的發展。
“不搞粗放型發展”,則更需強化創新引領。2021年,我國通過強化知識產權保護、推進重大科技項目實施、擴大科研自主權等一系列舉措,彰顯創新引領作用,穩定了產業鏈供應鏈。實踐證明,創新不僅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而且成為提高發展質量的依靠。為此,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強調,2022年要繼續“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這也成為“穩中求進”的重要環節。
要依靠創新提高發展質量,就要加大企業創新激勵力度,則必須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回顧過去一年,我國知識產權保護更加有力、運用效益顯著提高。2021年,知識產權系統共處理專利侵權糾紛行政裁決案件4.98萬件,新批準建設25家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和快速維權中心,知識產權保護社會滿意度提高到80.61分。保護知識產權的目的是激勵創新,2021年,我國申請人通過《專利合作條約》(PCT)途徑提交的國際專利申請連續第三年排名全球首位,我國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7.5件,國內(不含港澳臺)戰略性新興產業有效發明專利79.2萬件,并突破了一批“卡脖子”技術。我國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2021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中的排名提升至第12位,再創新高。同時,我國目前已成為全球第五大知識產權貿易經濟體。一系列數據和排名,體現出我國市場主體創新創造能力不斷增強,技術轉移轉化效益明顯,知識產權經濟和社會效益加速顯現,有力支撐了高質量發展。
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堅持“穩字當頭”,實現“穩中求進”,達到全年經濟增速預期目標,需要應對多重挑戰,付出艱苦努力。面對新的形勢和任務,我們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貢獻知識產權力量,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做出知識產權作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成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