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2020年11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體學習時發表了重要講話,從六個方面對全面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工作作出重要部署,即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工作頂層設計、提高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法治化水平、強化知識產權全鏈條保護、深化知識產權保護工作體制機制改革、統籌推進知識產權領域國際合作和競爭、維護知識產權領域國家安全。一年多來,全國知識產權系統圍繞六個方面重要指示把握工作重點,抓住關鍵環節,統籌推進、一體落實,進展顯著。
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工作頂層設計。2021年9月,《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綱要(2021─2035年)》(下稱《綱要》)印發,這是第一份由黨中央、國務院印發的知識產權重要文件,其明確提出我國知識產權事業未來15年分階段發展目標,進一步推動知識產權與經濟、科技、文化、社會等各方面深度融合發展。2021年10月,國務院印發《“十四五”國家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規劃》(下稱《規劃》),這是繼“十三五”之后知識產權規劃再次納入國家重點專項規劃,明確了“十四五”時期知識產權保護邁上新臺階、運用取得新成效、服務達到新水平、國際合作取得新突破的“四新”目標,確保知識產權強國建設階段性目標任務如期完成。《綱要》和《規劃》共同繪就了未來15年我國知識產權事業發展的宏偉藍圖。
為推進《綱要》《規劃》目標任務的有效落地,《綱要》和《規劃》年度推進計劃和地方工作要點相繼印發,6個知識產權分項規劃制定發布。全國大部分?。▍^、市)印發地方知識產權綱要或“十四五”規劃,總體形成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的政策體系、規劃體系和指標體系。
提高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法治化水平。2021年6月1日,新修改的專利法實施,涉及實質性修改條文23條。其中,針對專利維權中存在的“賠償低、效果差”等問題,加大了對侵犯專利權的賠償力度,將法定賠償額上限提高到500萬元。
我國統籌推進專利法、著作權法、反壟斷法等法律的修訂工作。目前,除專利法外,新修改的著作權法也已經正式實施。我國正加快專利法實施細則修改,配套修訂《專利審查指南》,完善人工智能、大數據等領域專利審查標準。出臺《重大專利侵權糾紛行政裁決辦法》和《藥品專利糾紛早期解決機制行政裁決辦法》,已受理首批案件。印發《商標一般違法判斷標準》,發布《商標審查審理指南》。在地方層面,北京、上海、山東、江蘇、廣東等多地頒布地方知識產權綜合性法規,為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提供了更加強有力的法治保障。
強化知識產權全鏈條保護。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期間,“惡意搶注冰墩墩、谷愛凌商標被駁回”“‘一墩難求’折射出中國知識產權保護的大進步”“22.7萬多個涉冬奧侵權鏈接被平臺主動刪除”等新聞頻頻“出圈”,折射出我國對侵犯奧林匹克知識產權行為“零容忍”的態度和嚴厲打擊的決心。圍繞北京冬奧會知識產權保護,我國進一步完善了知識產權保護制度體系,進一步形成了嚴厲打擊侵權行為的政策導向,進一步提升了全社會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識,成為奧林匹克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的寶貴遺產。
北京冬奧會知識產權保護成效的背后是知識產權全鏈條保護的推動。一年多來,多維度知識產權保護不斷推進。在源頭保護方面,建立以國家需求和用戶滿意為導向的專利商標審查管理機制,持續提高審查質量效率。在行政執法方面,國家知識產權局加強與公安部、司法部、最高人民法院的協同保護,與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聯合開展地理標志、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奧林匹克標志知識產權保護專項行動。在仲裁調解方面,會同司法部制定印發《關于加強知識產權糾紛調解工作的意見》,與最高人民法院建立知識產權糾紛在線訴調對接機制。在行業自律方面,推動實施電子商務平臺知識產權保護管理國家標準,持續開展知識產權保護規范化市場建設。在公民誠信建設方面,《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信用管理規定》印發施行,將6種具體行為列為失信行為。
深化知識產權保護工作體制機制改革。2021年,國家知識產權局向地方通報4批次81.5萬件非正常專利申請,前3批撤回率達97%。打擊惡意商標注冊申請48.2萬件。開展打擊不以保護創新為目的的非正常專利申請和不以使用為目的的商標惡意搶注行為專項整治,是深化知識產權保護工作體制機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知識產權局對涉嫌非正常專利申請的案件進行嚴格排查、審慎認定;對10類典型商標惡意搶注行為給予嚴厲打擊……一系列工作為知識產權“正本清源”。
除此之外,國家知識產權局馳而不息深化知識產權保護工作體制機制改革,包括推進中央和地方知識產權事權劃分改革,研究實行差別化的產業和區域知識產權政策;健全大數據、人工智能、基因技術等新領域新業態知識產權保護制度,深化知識產權領域“放管服”改革;建立行政保護技術調查官制度,規范技術調查官參與行政裁決辦案工作;在全國推行專利代理機構執業許可審批告知承諾制度;編制知識產權公共服務事項清單,明晰服務主體、服務內容和服務方式,推動實現同標準受理、無差別辦理;加強知識產權數據開放供給;開展外國人參加專利代理師資格考試和外國專利代理機構在華設立常駐代表機構試點改革。
統籌推進知識產權領域國際合作和競爭。2022年2月5日,中國向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提交《工業品外觀設計國際注冊海牙協定》加入書,該協定將于今年5月5日在我國生效。通過該協定,申請人向受理局提交一份單一的國際申請后,就可能在若干個締約方獲得工業品外觀設計保護。我國還已完成《關于為盲人、視力障礙者或其他印刷品閱讀障礙者獲得已出版作品提供便利的馬拉喀什條約》批準書的手續。
在國際合作層面,除推進上述兩協議生效外,多項工作也已經取得了顯著進展。隨著《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生效,國家知識產權局形成了知識產權義務清單分工方案,明確了落實措施、成果形式和時間進度,有力服務了國家開放大局。2021年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歐洲聯盟地理標志保護與合作協定》生效,中歐雙方同步發布公告對第一批互認互保清單產品實施地理標志保護。同時,國家知識產權局深度參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框架下的知識產權全球治理,深化“一帶一路”和中日韓、金磚國家、中國—東盟知識產權合作,在發明專利基礎上進一步推動中國外觀設計專利在柬埔寨登記生效。
維護知識產權領域國家安全。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只有把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從根本上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國防安全和其他安全。一年多來,國家知識產權局加強事關國家安全的關鍵核心技術的自主研發和保護,加強對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戰略協同;聯合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組織實施專利導航專項行動,圍繞多個關鍵核心技術領域,為高價值專利布局提供支撐,規避數十項風險點,助力央企加快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成長為現代產業鏈“鏈主”。
2021年,我國申請人通過《專利合作條約》(PCT)途徑提交的國際專利申請量達6.95萬件,同比增長0.9%,連續第三年排名世界首位。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走出去”,除開展專利海外布局外,知識產權涉外風險防控等工作也日益普及和體系化。當前,全國設立了22家國家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應對指導中心地方分中心。同時,國家知識產權局優化海外知識產權信息服務,編制知識產權保護國別指南,為企業海外維權提供指引。
全國知識產權系統正肩負起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的歷史使命,以知識產權工作為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記者 吳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