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4月24日,國新辦就2021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舉行發布會。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申長雨表示,我國知識產權事業的發展成就得到國際社會的高度評價。我國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全球創新指數報告》中的排名,從2017年的第22位提升至2021年的第12位,整整上升了10位,穩居中等收入經濟體之首,是世界上進步最快的國家之一。
他介紹,特別是在多個細分指標上表現良好,PCT國際專利申請量連續三年位居世界首位,知識產權收入在貿易總額中的占比持續提高,進入全球百強的科技集群數量躍居全球第二,“表明我國正在從知識產權引進大國向知識產權創造大國轉變。世界知識產權組織表示,中國排名持續穩步上升,預示著全球創新地理格局正在向東方轉移。”申長雨說。
申長雨指出,在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綱要和“十四五”規劃當中,均將高質量發展作為主題主線,明確提出要堅持質量優先、效益為重,并設置了知識產權使用費進出口總額、專利密集型產業增加值、知識產權保護社會滿意度等一系列體現發展質量效益的指標。在一系列知識產權政策文件當中,也將高質量作為核心內容。
國家知識產權局推動將“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寫入國家“十四五”規劃預期性指標,并配合做好國家高質量發展綜合績效評價,樹立了高質量發展的導向。2021年,我國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7.5件,較上年提高1.2件。
此外,該局嚴把專利、商標審查授權關,以高質量審查促進高質量創造、高水平保護和高效益運用,大力培育高價值核心專利、知名商標品牌和優質地理標志;推動地方完善相關政策,全面取消知識產權申請環節的資助,重點加大對后續轉化運用、行政保護和公共服務的支持,強化質量提升,淡化數量情結。
國家知識產權局將繼續把高質量發展作為知識產權事業發展的主旋律、硬任務,持續提升知識產權創造質量、運用效益、保護效果和服務水平,加快實現“從知識產權引進大國向知識產權創造大國轉變,知識產權工作從追求數量向提高質量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