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知識產權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高國盛
近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印發《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普惠工程實施方案(2023-2025年)》(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對“十四五”時期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工作做出了系統安排,這是貫徹落實《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綱要(2021-2035年)》《“十四五”國家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規劃》相關任務部署的具體舉措,是提升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水平的重要抓手,是促進創新成果更好惠及人民的重要環節。
《實施方案》提出,推進知識產權公共服務領域多樣化,強化對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新領域新業態、區域重點產業等領域的公共服務支撐,將有效促進公共服務體系與運用體系協同發力,促進服務鏈與創新鏈產業鏈深度融合。
強化支撐前沿核心領域,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前沿核心領域、新領域新業態是集聚創新要素、策源創新成果的核心區,近年來,我國在關鍵核心技術科技攻關、前沿新領域新業態等方面依然受制于人,暴露出我國在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深入融入國家戰略、服務科技創新等方面的短板。《實施方案》著眼支撐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強化前沿技術領域信息資源供給、有效發揮審查機構能力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重點工作任務。
一是著眼助力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強知識產權信息服務前期深度挖掘、中期分析引導、后期轉化運用,探索將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深度嵌入技術研發全流程,強化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機構對國家實驗室、國家科研機構、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科技型骨干企業等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公共服務支撐,助力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二是著眼搶占元宇宙、人工智能、6G通信技術等未來產業發展制高點,探索構建知識產權信息分析利用等公共服務工作機制,加大知識產權數據供給力度,建設一批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新領域新業態專題數據庫,促進新領域新業態夯實發展之基、積蓄發展之能,勃發發展之勢,挺起新領域新業態發展“脊梁”。
三是著眼提升知識產權公共服務能力,推動專利、商標審查協作中心健全審查模式,加強審查與產業發展的政策協同和業務聯動,有效加強核心專利培育和產業專利布局,助力打通科技成果與知識產權布局通道。
強化與產業發展深度融合,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
知識產權是推動實現產業轉型升級發展的基礎,構建全面覆蓋產業發展的知識產權公共服務生態體系,是強化知識產權公共服務精準供給、引領產業轉型升級、塑造產業競爭新優勢的重要抓手。《實施方案》牢牢把握產業發展核心需求,突出知識產權對產業發展的強力支撐,將知識產權公共服務作為創新成果產權化、產業化和市場化的關鍵之舉。
一方面,《實施方案》瞄準區域重點產業創新發展需求,開展知識產權戰略咨詢、產業檢索分析、行業規劃研究、專題數據庫開發、知識產權風險預警等工作,必將助力重點產業轉型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與安全。另一方面,瞄準農業產業等傳統產業,加強信息平臺和專題數據庫開發,開展信息查詢檢索等公共服務,知識產權信息傳播和利用,夯實傳統產業發展知識產權信息基礎,特別提出,在涉農產業品種培優、烘干倉儲、冷鏈保鮮、農業機械等技術領域積極開展信息公共服務,促進傳統產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
強化對西部地區幫扶,推動區域協調發展
當前,我國區域發展還不平衡,在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方面則表現為西部地區公共服務供給不足、能力不強、普惠度不高等。《實施方案》強調要強化對西部地區知識產權公共服務的幫扶,統籌推動建立東部地區與西部地區知識產權管理部門之間、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機構之間的區域協作和幫扶機制,通過定點幫扶、結對幫扶等方式,不斷鞏固幫扶協作成效,助力西部知識產權公共服務高質量發展。支持發展條件較好的地區以及服務機構與西部地區對接,擴大優質資源輻射范圍,幫助提升西部地區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機構服務能力,輻射帶動區域知識產權公共服務發展。根據工作需要和重點創新主體重大需求,面向西部地區選派實踐鍛煉人員和知識產權專員,強化對西部地區知識產權公共服務的智力支持。這些舉措必將不斷縮小地區差距,加快把西部地區知識產權短板變為潛力板。
廣東作為全國知識產權強國建設先行示范省,將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知識產權工作的重要指示,按照國家知識產權局統一部署,圍繞全省“1310”戰略部署,認真落實《實施方案》,完善公共服務機構,提升服務能力,提高標準化規范化建設水平,促進公共服務與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深度融合,為構建融通創新生態,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和創新環境,推動高質量發展發揮更大作用,為知識產權強國建設提供更多公共服務“廣東方案”“廣東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