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現場
到2035年,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知識產權強國基本建成。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習近平總書記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并親自部署制定了《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綱要(2021—2035年)》,繪就了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的宏偉藍圖。10月31日下午,國務院以“深入實施知識產權強國戰略,有效支撐創新驅動發展”為主題,進行第四次專題學習,李強總理主持學習并作重要講話,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知識產權工作的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精神,加快建設知識產權強國,更好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丁薛祥副總理等國務院領導也提出明確要求。同時,近期國務院常務會議還密集審議通過了《專利轉化運用專項行動方案(2023—2025年)》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實施細則(修正草案)》等重要文件和法規,對有關工作作出部署,打出了一套知識產權領域的“組合拳”。
如今,知識產權強國建設取得了哪些進展?11月8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介紹加快推進知識產權強國建設、有效支撐創新驅動發展有關情況。
加強知識產權法治保障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加強知識產權法治保障,形成支持全面創新的基礎制度。
“國家知識產權局持續加強立法修法,強化法治保障。及時修訂完善知識產權法律制度,填補知識產權立法空白,細化各項制度規定。特別是加快建立面向新領域新業態的知識產權保護規則,為開辟產業發展新賽道奠定堅實制度基礎。”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申長雨表示。
近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專利法實施細則(修正草案),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國家知識產權局條法司司長張鵬介紹,這次修改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的決策部署,進一步提升我國專利創造、運用、保護、管理和服務水平。同時,這次修改還凸顯出依照修改后的專利法細化、完善相關制度,維護專利制度的一致性、穩定性,與我國加入的相關國際條約做好銜接,積極落實國際條約義務、進一步融入國際規則的特點。
“具體而言,修改主要涉及五個方面。一是完善專利申請制度,便利申請人和創新主體;二是完善專利審查制度,提高專利審查質量;三是加強專利行政保護,維護專利權人合法權益;四是加強專利公共服務,促進專利轉化運用;五是新增外觀設計國際申請特別規定,加強與海牙協定的銜接。”張鵬說。
第四次專利法修改增加了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可以處理在全國有重大影響的專利侵權糾紛的有關規定。2021年6月,國家知識產權局印發《重大專利侵權糾紛行政裁決辦法》及案件受理事項公告,正式啟動重大專利侵權糾紛行政裁決工作。
吹風會上,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保護司司長張志成介紹了開展這項工作的最新進展。截至目前,國家知識產權局共受理并審結兩批12件重大專利侵權糾紛行政裁決案件。今年,國家知識產權局針對受理的第二批10件涉及信息通信領域標準必要專利的案件,依法依規開展審理,最終涉案雙方達成專利交叉許可協議,案件依法結案。
探索數據知識產權保護規則
數據被稱作信息時代的“新能源”,成為與土地、資本、技術等傳統要素并列的重要生產要素。我國是數據資源和數字經濟大國,2022年數字經濟規模已經達到50.2萬億元,占 GDP的比重達到41.5%,位居全球第二。
為強化對數據資源的保護,近年來,國家知識產權局積極開展數據知識產權保護規則研究和試點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國家知識產權局研究提出了構建數據知識產權保護規則‘四個充分’的基本原則。一是充分考慮數據安全、公共利益和個人隱私;二是充分把握數據的特有屬性和產權制度的客觀規律;三是充分尊重數據處理者的勞動和相關投入;四是充分發揮數據對產業數字化轉型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支撐作用。同時,研究梳理了數據知識產權保護的一系列關鍵問題。包括保護對象、保護主體、賦權方式、權益內容、運用模式等。”申長雨介紹。
目前,我國在北京、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及深圳8個省市開展了數據知識產權工作試點,已累計向經營主體頒發數據知識產權登記證書超過2000份。
從數字經濟創新發展來看,我國專利創造與儲備持續加強。“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發明專利增長迅速。2022年國內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發明專利授權量達到29.6萬件,占國內發明專利授權總量的42.6%。”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副局長、戰略規劃司司長葛樹表示,下一步,國家知識產權局將圍繞產業轉型升級,不斷構建完善與新技術相適應的知識產權規則體系,持續提升知識產權轉化運用效益,為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提供更為有力的支撐。
賦能民營制造業發展
制造業是國家的支柱產業,民營企業是推動制造業發展的重要力量。扎實有力的知識產權工作正賦能民營制造業發展,促進實體經濟發展。
“國家知識產權局推動高校、科研機構與民營企業精準對接,加強專利技術供給,幫助企業開發新的產品,增強創新主體在制造業領域投資的信心。去年以來,我們組織22個省份開展專利開放許可試點,已達成許可近萬項。”申長雨介紹。
他介紹,國家知識產權局面向民營企業建立從技術研發到產品制造再到市場經營的全鏈條知識產權保護機制,讓民營企業敢于投資、安心經營。持續完善知識產權快速協同保護體系和維權援助網絡,為民營企業提供便捷、高效、低成本的維權渠道。同時,國家知識產權局與國有大型銀行密切合作,協調推出知識產權金融產品,切實加大對民營制造業企業的知識產權融資支持力度。今年前三季度,全國專利商標質押融資額達4950.3億元,同比增長52.9%。其中,融資金額1000萬元以下的普惠性質押項目占71.6%,惠及中小企業1.8萬家,同比增長41.7%。
“下一步,國家知識產權局將以開展專利轉化運用專項行動為契機,會同相關部門進一步完善政策、強化保護、優化服務,特別是以專利產業化促進中小企業成長,培育推廣專利密集型產品,促進民營制造業領域投資,更好助力實體經濟發展。”申長雨說。(記者 吳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