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商標惡意搶注處罰金額
近年來,商標惡意搶注持續發生,尤其是在一些重大活動、重要賽事節點,一些不法分子對其中的關鍵詞、知名人物等進行商標搶注,嚴重干擾了商標注冊秩序以及市場運營秩序。雖然,我國知識產權主管部門予以嚴厲打擊,即便如此,商標惡意搶注行為依舊屢禁不止。
在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僑聯副主席劉藝良看來,要遏制商標惡意搶注,需要不斷完善法律法規,加大對惡意搶注行為的懲戒力度和處罰力度。比如,在新一輪的商標法修改中,將惡意申請行為的最高25萬元的罰款金額基礎上,進一步提高罰款力度。另外,從現實情況來看,我國信用制度建設還存在不足之處,一定程度上導致商標惡意搶注行為的產生。對此,建議我國相關部門進一步加強信用制度建設,加大對商標惡意搶注等失信行為的懲戒力度。
嚴厲打擊地理標志侵權行為
近年來,我國地理標志農產品發展迅速,地理標志數量快速增加,地理標志農產品質量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認可,地理標志已經成為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重要途徑之一。完善地理標志農產品保護是順應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居民消費結構升級的需要,也是提升農產品價值、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舉措。然而,我國地理標志農產品在發展過程中凸顯出了地區發展不平衡、低質同構現象突出、品牌化標準化不足、信息服務不健全等問題。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魏后凱建議,加強規劃引導和政策支持;做好地理標志農產品認證的銜接;推動地理標志農產品數字化轉型;加快供應鏈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地理標志農產品品牌建設;強化地理標志農產品的監督管理。加強全過程質量監督管理,定期開展專項整治措施,多途徑、多層面地嚴厲打擊侵犯地理標志農產品權益、破壞市場運行的行為。
加快知識產權保險制度建設
知識產權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性資源和國際競爭力的核心要素,近年來,我國創新發展水平持續提升,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這些都對完善知識產權法律制度提出了更高要求。知識產權保險制度作為一項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要經濟保障措施,在改善知識產權權利人維權成本高、賠償低等局面發揮著積極作用。
全國政協委員、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保險學院副院長孫潔表示,知識產權保險制度的完善,可以賠償權利人經濟損失,符合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的初衷;可以承擔權利人維權成本,解決知識產權維權難問題。知識產權保險產品體系的完備,可保障各類知識產權及其相關環節;可覆蓋海外風險防范,有助于中國企業“走出去”。她建議制定相關政策,推動機制落地;出臺保障措施,培養投保習慣;選取保險公司,開展模式試點。加快知識產權保險制度建設,助力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工作。
增強農業知識產權執法力度
我國農業現代化飛速發展,讓老百姓拎穩手中的“菜籃子”已經成為各級政府關注的民生問題,近年來,我國在農業知識產權保護領域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法律法規。然而,我國在農業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工作基礎仍不牢固,且農業知識產權同時具備知識產權的普遍性和農業產業涉及領域廣泛、產品種類繁多等特殊性,農業知識產權相較普通知識產權更加復雜,現有規定相對分散、未能形成健全的保護體系,具體的規章制度可操作性不強。
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滁州市全椒縣陳淺綜合養殖總場場長劉茜認為,農業知識產權的保護,需要國家各項法律法規的保駕護航,在現有的法律基礎上,加強農業知識產權保護領域的立法工作,形成完備的法律方案,是實現農業現代化轉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她建議,應提高保護意識,激發創新活力;開展立法工作,加強體系建設;增強執法力度,優化保護效率。通過農業知識產權的保護,實現農業技術可持續性創新,不斷提高農業知識產權的流動性和合理市場競爭力。
出臺重大技術侵權取證指引
地下工程裝備、大型船舶、風力發電機組等重大技術裝備作為我國自主研發的大國重器,事關綜合國力和國家安全,強化其知識產權保護,是促進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有力保障。不同于普通產品,重大技術裝備由于其結構復雜、作業環境對外封閉,知識產權維權過程中現場取證固證難度大,侵權易、維權難成為了行業痛點。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鐵建重工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劉飛香認為,重大技術裝備受應用環境、工程周期等因素影響,取證時機受限。若無法第一時間取證,則有效的侵權證據極易滅失。雖然部分地區已開始應用電子證據區塊鏈存證技術,無需公證人員親自到現場取證,但還未廣泛推廣應用,也沒有實現區域互認。他建議,國家應出臺包括重大技術裝備在內的不同行業的專利侵權取證指引,指導取證主體規范地取證固證,全面提高其主動取證固證的意識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