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以改革創新推動知識產權產業化
如果將發展新質生產力比作一段推進高質量發展的旅程,那么其中既有實現前沿技術突破的“創新之巔”,也有創新成果從技術向產業轉化的“死亡之谷”。
以專利為主要載體的知識產權為創新成果賦予了權利屬性,成為跨越創新成果和產業化之間鴻溝的橋梁。在實踐中,這道橋梁如何搭建,怎樣解決成果轉化中的根本問題?當前,一場關于創新成果產業化的改革正在進行。
江蘇兼具了產業化所需的兩方面要素——科教資源豐富、產業基礎堅實,近年來,在推動知識產權轉化運用、提升產業化水平方面進行了多項探索。記者以此為樣本,觀察、記錄這里人們翻越“創新之巔”、跨過“死亡之谷”的故事。
從“實驗室”到“生產線”,知識產權權屬如何界定?
11月7日的蘇州高新區,陽光明媚,集光儲充放功能于一體的光伏車棚正式通電使用。在園區工作的王先生一早就到車棚體驗了電動車充電功能,不由感慨:“這個車棚為電動車車主提供了便利,光伏發電的模式也十分環保。”
與目前光伏板常用的傳統晶硅材料相比,該車棚頂鋪設的鈣鈦礦這一新型太陽能電池材料具備光吸收能力強、光電轉換效率高、成本低、制作工藝簡單等特點。根據鈣鈦礦發電理論,在同等條件下,當光照與裝機容量相同時,鈣鈦礦產品的發電量比晶硅產品多出10%左右。如果鈣鈦礦材料可以大規模運用,將為光伏產業帶來新的發展變革。
由南京大學教授譚海仁擔任董事長的仁爍光能(蘇州)有限公司(下稱仁爍光能)是車棚鈣鈦礦光伏組件的提供方。就在一個月前,譚海仁課題組再次刷新世界記錄:經國際第三方認證機構測試,面積為1.05平方厘米的全鈣鈦礦疊層太陽能電池穩態光電轉換效率高達28.2%,是目前該尺度全鈣鈦礦疊層太陽電池的最高轉換效率。相關研究成果在國際期刊上發布。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換率無論達到多高,若是不能實現產業化,它的價值就是零。”譚海仁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盡管鈣鈦礦材料的優勢在實驗室已經被驗證,但要降低量產的成本并提高生產效率,還有大量產業化中的技術瓶頸需要突破。在南京大學技術創新基金的支持下,譚海仁團隊完成了技術的進一步優化,解決了在合成工藝、小試放大等方面成熟度不高的問題,為創業打下了基礎。
“我的身份是高校教師,開公司最擔心的就是知識產權權屬問題。這些研發成果的專利都屬于職務發明,我們應如何合規合理地使用這些專利?”譚海仁向記者道出了他創業之初的顧慮和疑惑。這樣的顧慮不無道理,知識產權是企業參與競爭的重要無形資產,如果權屬不清,在未來發展中甚至會遭受致命打擊。
南京大學技術轉移中心主任呂春梅為譚海仁梳理了成果轉化中涉及知識產權的政策舉措:我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鼓勵研究開發機構、高等院校采取轉讓、許可或者作價投資等方式,向企業或者其他組織轉移科技成果;教育部、國家知識產權局、科技部聯合印發的《關于提升高等學校專利質量 促進轉化運用的若干意見》提出,允許高校開展職務發明所有權改革探索……她介紹:“南京大學也一直堅持從基礎研究到技術創新再到成果轉化的科研模式,鼓勵科研人員將校內科研和校外實施有機結合。同時,學校開展賦權改革試點工作,科研團隊自行投資轉化職務科技成果的,可通過‘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長期使用權’的方式獲得科技成果使用許可。”
“研發團隊擔心知識產權權屬歸屬問題,成果轉化部門也有著對國有資產流失的顧慮,這造成了高校成果轉化難。近年來,我國從多個層面支持專利轉化運用,對相關內容進行明確。除上述政策措施外,去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專利轉化運用專項行動方案(2023—2025年)》,進一步要求‘健全專利轉化的盡職免責和容錯機制’‘合理約定權利歸屬與收益分配’。這讓學校成果轉化部門和科研團隊更加敢于并愿意參與專利轉化工作。”呂春梅告訴記者。
充分了解政策后,譚海仁成立仁爍光能,南京大學先后將譚海仁團隊10余件發明專利轉讓給該公司,成為公司最初的核心專利。“全社會鼓勵專利轉化運用的良好政策環境讓我們能夠將更多精力放在研發和轉化上,促進了仁爍光能的快速成長。”譚海仁說。
提升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轉化效率、自主研發全鈣鈦礦疊層光伏組件生產線、提升光伏組件穩定性……譚海仁帶領公司不斷向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更大范圍運用奮力奔跑。譚海仁表示:“過去幾年,我們走過了從1到10的轉化應用探索。今年,我們開始推進產品的商業化量產,進一步實現從10到100的產業化進程。”
從“新技術”到“新產品”,資金如何流向產業前沿?
隨著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我國光電通信產業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然而,對于光電通信核心元器件硅基液晶芯片和光開關模組領域的自主開發,仍有許多探索空間。
在這樣的背景下,2020年,英國劍橋大學博士李昆和團隊成員帶著他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光通信芯片技術回國創業,成立劍芯光電(蘇州)有限公司(下稱劍芯光電)。
“創業早期我們一度找不到合適的投資方。”李昆坦言,基于前沿技術的創業,前期資金投入大、獲得回報周期長,這一特點讓很多投資方望而卻步。李昆團隊接觸了不少社會資本和產業資本,但是對于社會資本,因短期不能產生收益,不符合其投資期望;對于產業資本,投資則意味著團隊將從創業起就需要“站隊”,限制對整個市場的自由拓展性。
直到李昆接觸到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下稱江蘇產研院),該院開創性提出的“撥投結合”投資方式吸引了他,雙方一拍即合。
“‘撥投結合’模式的設計初衷是解決前瞻性、引領性和顛覆性技術創新項目早期募資市場機制欠缺的問題,同時充分利用市場機制來確定項目支持強度和獲利研發成果的收益,有效提升財政資金使用效率。”江蘇產研院院長劉慶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介紹,江蘇產研院在對技術、團隊和市場全面研判的基礎上,創始團隊、地方園區和產研院共同出資成立團隊90%控股的項目公司。公司注冊資本按項目經費的10%出資,其余90%通過科技項目立項對公司給予資金支持。其中,創始團隊必須將完整知識產權轉入公司。項目完成研發進行市場融資時,前期財政資金將按市場價格轉化為投資,未獲融資則寬容失敗,保留轉股權。
“撥投結合”模式的很大一部分投資來自財政資金,如何對項目進行研判?在確定了初步的合作意向后,李昆團隊獲得了30萬元籌備經費,李昆也有了一個新身份——江蘇產研院項目經理,負責項目的進一步商業化驗證和團隊組建工作。
“在項目盡職調查時,我們會運用產研院在產業鏈上的資源優勢,陪同項目經理一起跑客戶、尋找合作伙伴,并邀請投資、法務等專家對項目進行評估與完善。這個過程會持續3個月到6個月,以此取代單純依靠專家評審得出的項目評估結果,確認項目的投資價值,并盡早為其商業化賦能。”江蘇產研院投資管理與服務部投資總監羅鴻告訴記者。
2022年,劍芯光電獲得創業資金支持,李昆團隊出資300萬元,江蘇產研院和蘇州工業園區各提供研發經費900萬元,此后蘇州工業園區又追加900萬元投資資金,累計資金支持約3000萬元,李昆團隊持股近80%。
“創業團隊應該對項目有堅定的產業化意向,我們要求創業團隊自身投入資金不低于總體項目資金的10%,提升他們推進項目實施的動力。同時,我們為所投資公司設立分段目標,上述大部分資金以科研項目合同方式按照進程分多次給予公司,推進創新創業的有序推進。”羅鴻表示。
蘇州工業園區是劍芯光電的投資方之一,園區投資平臺蘇州工業園區領軍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煉告訴記者,科技型項目創業初期所需的資金往往比一般項目更大,該模式集合多方之力,讓初創企業一次能募集更多資金用于研發,同時在企業獲得市場融資后,政府投資能夠轉成股份,和企業一起獲得發展收益。“江蘇產研院‘撥投結合’模式第一個實施的地方就是蘇州工業園區,2017年以來,已經有10個科技型創業項目在這里落地,并且都發展良好,是園區先進技術產業發展的一支生力軍。”陳煉介紹。
“這樣的投資模式相比我以前見到的模式更為新穎、實用。”李昆告訴記者,到2023年,公司已經完成項目周期內的所有研發目標,獲得了全部支持資金。2023年底,劍芯光電已經開始正式生產產品。“我們現在的工作就是推廣我們自主研發生產的產品,希望盡快以產業化填補我國在該領域的技術空白。”李昆說。
從“高質量”到“高價值”,創新成果如何獲得市場競爭力?
今年9月,好孩子兒童用品有限公司(下稱好孩子公司)研發制造的兒童安全氣囊智能座椅在市場亮相,一經推出就備受青睞。
這款產品誕生于好孩子公司聯合江蘇大學、北京國知專利預警咨詢有限公司、蘇州創元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下稱蘇州創元)開展的江蘇省高價值專利培育計劃升級項目。各方從市場需求、專利分析、研發轉化、專利布局等多個維度推動好創意到好技術,再到好專利、好產品的轉變。
這樣的合作如何促進創新研發?“10年前,好孩子公司就兒童安全氣囊座椅研發立項時,全球范圍內在兒童座椅上安裝安全氣囊的產品寥寥無幾。我們對各種氣囊技術方案進行前瞻技術研究和專利布局,從易到難,逐步將產品推向市場。”張學榮既是江蘇大學副教授,也是好孩子公司研發中心汽車安全座 CAE總工程師,10年前正式加入好孩子公司后,主要負責汽車安全座動態碰撞性能開發、優化與測試工作。他表示,兒童座椅安全氣囊的研發要件就是安全,氣囊既要在遇到危險時及時引爆,又要確保引爆后不會傷到兒童。其背后包含大量研發與試驗工作,比如氣囊應該在什么時候引爆、引爆后不能有任何異物飛出。高校的技術積累讓研發人員少走了很多彎路。同時,全面的專利分析為他們確定技術路線提供了很大幫助。
“高校里的研發偏向于前瞻性、技術性研究,通常跑在產業發展前面。而我們在理論研究中也要充分考慮產業,這樣才能知道社會實際需要什么、難點是什么。”張學榮說。
蘇州創元在高價值專利項目中主要承擔了專利申請和布局的工作,一個場景令其董事長孫仿衛印象深刻:每次與好孩子公司討論專利布局問題,都是研發、知識產權管理、品牌等多個部門一起參與。每次會議,總能看到好孩子公司董事長宋鄭還。“這足見好孩子公司對知識產權的重視程度。”
在孫仿衛看來,一款熱銷產品的出現,如果沒有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大量仿冒品就會出現。能經得起知識產權維權訴訟檢驗的專利才能被稱得上是高價值專利,也才能讓創新成果具有市場競爭力。“有些時候,我們最后提交的專利申請的保護路徑在研發人員最初委托的基礎上更加完善,就是因為我們從參與訴訟的角度對技術進行了進一步的挖掘與分析。”
“創新的基因始終根植于好孩子公司發展的各個階段,知識產權保護是將創新成果固化的有效手段。我們不僅要有高質量創新,也要有高價值專利。”好孩子公司總裁辦主任涂祖宏告訴記者。
好孩子公司先后開展了兩輪高價值專利培育項目,第一輪研發出蜂窩鋁吸能裝置并應用于兒童安全座椅產品。因為完成效果良好,好孩子公司入選升級項目,研發制造出兒童安全氣囊智能座椅。“對于好孩子公司,參與高價值專利培育項目最大的收獲就是探索出一條符合市場發展規律和企業自身經營特色的高價值專利培育路徑。這樣結合了專利競爭態勢分析、專利信息利用、專利池構建等的全鏈條‘創新+知識產權’管理模式已經在公司研發線上推廣。”涂祖宏說。
憑借創新獲得市場競爭力,技術、市場、專利缺一不可。高價值專利培育計劃是江蘇省知識產權局開展的重點工作之一,重點關注從創新研發到專利產業化中的三個方面,即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創新、高質量的專利布局、對專利及時的產品化產業化。在實施層面,該計劃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重點,推動龍頭骨干企業、高校院所、知識產權服務機構強強聯合,組建高價值專利培育中心,促進一批高價值專利實現產業化。目前,江蘇省高價值專利培育計劃有力帶動全省高價值發明專利產出近20萬件,成為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資源。
“好孩子新一輪關于兒童安全座椅的研發項目又要啟動了。正是創新和市場的良性循環,促進了更多好產品走進人們的生活中。”張學榮說。(記者 吳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