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國家知識產權局著眼服務國家改革發展大局,提高企業群眾改革獲得感、滿意度,加大改革力度、創新改革舉措,著力構建國家發展需要、企業群眾滿意的專利商標審查管理機制,為優化創新環境和營商環境提供了有力支持。
一、審查周期持續壓縮。積極調配審查資源,持續提升專利、商標審查系統智能化水平,多措并舉提升審查效率。截至2023年底,發明專利平均審查周期壓減至16個月,按照國際審查周期可比口徑來統計,從申請至授權,我國專利審查周期短于美、歐、日、韓四局,位居世界前列。商標注冊平均審查周期穩定在4個月,同時,聚焦提升人民群眾辦事體驗,通過優化流程、創新服務,深化鞏固一般情形商標注冊周期至7個月,達到相同審查制度下世界最快水平行列。同步壓縮其他業務審查周期,截至2022年底,商標轉讓、異議審查、駁回復審、評審 復雜案件平均審查審理周期分別壓縮至1.5個月、11個月、7個月、11個月,商標變更、續展審查周期分別壓縮至24天、12天。
二、審查質量持續提高。強化審查隊伍建設,全面提升依法依規審查水平。不斷完善專利審查質量保障體系、審查業務指導體系和審查業務培訓體系,建立健全覆蓋全流程、各業務類型的專利審查質量評價機制,提升審查員能力,專利審查質量用戶滿意度指數從2018年的85.1升至2023年的86.3,發明專利審查結案準確率從87.6%升至94.2,審查質量穩中有升。全面實行商標審簽機制,切實增強商標審查中央事權。不斷加強對重大不良影響商標的入口篩查和全流程管控,防范重大質量問題發生。制定貫穿商標審查審理全流程的案源分配辦法,推進審查權限管理制度化、常態化。建立商標審查員崗位等級制度,規范與審查能力相匹配的審查員階梯管理制度。截至2022年底,商標審查、異議、評審抽檢合格率均在97%以上。
三、審查模式更加多樣。綜合運用專利優先審查、快速審查、集中審查和延遲審查等多種模式,滿足創新主體多元化需求。持續擴大專利加快審查數量規模,創新開展工作組審查、聚類審查等工作模式,優化審查流程,支持重點產業發展。聚焦關鍵核心技術和重點產業領域,優化審查政策供給,圍繞新領域新業態優化審查資源配置,進一步提高相關領域知識產權審查質量和審查效率。推行差別化商標審查政策,制定發布《商標注冊申請快速審查辦法(試行)》,健全商標快速審查機制,強化對涉及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商標保護。進一步擴大專利遠程審查審理適用范圍,在北京、上海等地開展專利復審無效審理庭點對點連接試點工作,提高審理效率。加強商標巡回評審和口頭審理工作,設立上海、天津等6個商標巡回評審庭,切實提高商標評審服務的便利性和透明度。
四、審查服務更加便利。全國31個省(區、市)均設立國家知識產權局綜合業務受理窗口,實現專利、商標等知識產權業務“一窗通辦”。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代辦處數量達到34個,地方商標業務受理窗口達到353個。上線專利業務辦理系統,實現專利全流程業務線上“一站式”辦理,用戶操作更加簡明,數據校驗更加完備。持續完善商標網上服務系統功能,先后實現后續業務、駁回復審以及全部10項馬德里商標國際注冊網上申請等,共37項業務網上辦理。2022年以來,專利、商標網上申請比率均穩定在99%以上。將商標注冊同日申請抽簽由線下轉為線上,目前商標注冊同日申請抽簽工作已經完全實現線上抽簽,為申請人節約大量時間和金錢成本。升級擴容知識產權咨詢平臺,實現專利、商標業務咨詢“一號對外”,2023年全年咨詢服務總量達302.01萬件,全年電話咨詢服務客戶滿意度達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