駝鈴聲聲,穿越古今;帆影幢幢,聯通世界。2013年秋,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大倡議,為世界經濟增長注入新動能,為全球發展開辟新空間,為國際經濟合作打造新平臺。
十余年來,共建“一帶一路”成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大實踐,綿亙千年的古絲綢之路在新時代煥發出了新活力。“一帶一路”知識產權合作是其中鮮活的例證之一。中國不斷擴大對外開放,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共享發展成果,共建“一帶一路”國家來華專利申請量穩步增長,多雙邊交流合作穩步推進,奏響了新時代的知識產權絲路樂章。
找到創新發展的“最大公約數”
“知識產權制度對促進共建‘一帶一路’具有重要作用。中國堅定不移實行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依法保護所有企業知識產權,營造良好營商環境和創新環境。希望與會各方加強對話,擴大合作,實現互利共贏,推動更加有效地保護和使用知識產權,共同建設創新之路,更好造福各國人民。”在2018年“一帶一路”知識產權高級別會議上,國家主席習近平向會議致賀信,充分體現了對“一帶一路”知識產權合作的高度重視,深刻指出了知識產權制度對促進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作用,并就推進“一帶一路”知識產權合作提出殷切希望。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在2016年、2018年、2024年共同舉辦三屆“一帶一路”知識產權高級別會議。前兩次會議均有50多個國家、國際和地區知識產權機構參與,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在知識產權領域得到廣泛認同,“一帶一路”知識產權合作機制也已經成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下的專業領域多邊對話合作平臺之一。
越來越多的思想和價值共識得到凝聚。兩次會議分別通過《加強“一帶一路”國家知識產權領域合作的共同倡議》和《關于進一步推進“一帶一路”國家知識產權務實合作的聯合聲明》,建立起常態化“一帶一路”知識產權合作機制。2023年,第三屆“一帶一路”知識產權高級別會議、《第一屆中國—中亞知識產權局局長會議聯合聲明》、中國政府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續簽關于加強“一帶一路”知識產權合作協議及其延期補充協議3項知識產權合作成果納入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成果清單。
在知識產權領域,共建“一帶一路”朋友圈越來越大。在2017年的第一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代表中國政府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簽署了關于加強“一帶一路”知識產權合作的政府間協議,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成為首批與我國簽署“一帶一路”協議的國際組織之一。2023年,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與中亞五國合作舉辦了首屆中國—中亞知識產權局局長會議并發布了聯合聲明,其中強調愿共同推動“一帶一路”知識產權合作機制建設和務實合作。中國—東盟、中國—中亞、金磚國家、中蒙俄、中非、中拉等小多邊框架下的知識產權合作交流持續深入推進。截至目前,我國已同60余個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知識產權機構、國際和地區組織建立了合作關系,實施中的知識產權領域合作文件達到110余份,形成了多邊、周邊、小多邊、雙邊“四邊聯動、協調推進”的知識產權國際合作新格局。
“一帶一路”知識產權國際合作項目取得累累碩果。我國積極推進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之間的知識產權政策溝通、人員培訓、學位教育、知識產權審查、知識產權保護運用等方面的交流合作,累計面向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舉辦培訓班50余次,培訓了1300多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知識產權官員和從業人員。開展“一帶一路”知識產權碩士學位教育項目,累計錄取230余名學員。先后派出30余名專家,為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知識產權能力建設提供支持。
鋪就國際貿易的共贏“新通途”
“嘀——”汽笛長鳴。2022年8月29日上午,首列“知識產權+蓉歐班列”在成都國際鐵路港集裝箱中心站正式啟程。兩趟列車搭載36個大品類103種自主知識產權產品,貨值近1億元,運往波蘭、匈牙利、俄羅斯等國家。如今,搭載自主知識產權產品的蓉歐班列日夜兼程。
“這兩年,我們通過蓉歐班列向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出口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電視機30多萬臺。相比海運,可以節約一半時間。這進一步推動了我們的自主品牌進入全球市場?!背啥伎导央娮佑邢薰窘洜I管理部經理高志遠表示。
“一帶一路”讓中國創造走向世界。據統計,2013年至2023年,我國在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專利授權年均增長20.0%。其中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發明專利、綠色低碳發明專利增速較快。在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有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發明專利授權的中國企業由2013年的206家增至2023年的758家,2013年以來累計企業數量達到4441家。2016年至2023年,中國在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有綠色低碳發明專利申請的企業達到1314家。這些創新成果有力促進了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數字化、綠色化融合發展。
北京小米移動軟件有限公司(下稱小米公司)是在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開展專利布局較多的中國企業之一。截至2024年6月底,小米手機已經進入超過100個市場,其中包括很多共建“一帶一路”國家。
“小米手機等產品能夠順利打開海外市場的背后原因之一是知識產權。除了‘中美歐日韓’外,我們還在新加坡、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國家進行了專利布局。得益于‘一帶一路’知識產權國際合作相關政策,我們可以將公司積累的大量技術通過專利布局在不同國家形成專利組合,為公司在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技術轉移和實施提供有力保障,提升自身的產品競爭力?!毙∶坠緦@呒壙偙O李艷君表示。
目前,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與新加坡、波蘭、埃及、沙特阿拉伯、歐亞專利局、非洲地區知識產權組織等18個共建國家和地區的合作伙伴開展專利審查高速路(PPH)合作,覆蓋66個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助力企業海外專利布局;成為安哥拉、伊朗、沙特阿拉伯、泰國等10個共建國家專利合作條約(PCT)專利申請的國際檢索單位和國際初步審查單位;與泰國穩步開展“3+3”地理標志互保試點項目。通過“一帶一路”知識產權合作,中國企業有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營造保護創新的營商環境
中國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良好的知識產權保護環境是堅實保障。
2023年,外資企業對我國知識產權保護滿意度達到了80.55分,比2022年提高了1.44分。同時,國外來華的知識產權申請量、授權量、有效量也都快速提升,截至今年6月,國外在華有效發明專利量和有效注冊商標量分別達到了91.9萬件和213.5萬件,同比分別增長了3.9%和3.8%,顯示出國外企業對中國的市場高度重視,對中國的知識產權保護充滿信心。
多年來,我國堅持做到對內外資企業的知識產權一視同仁、同等保護,相繼妥善處理了多起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相關的知識產權糾紛,得到了外資企業的高度評價。
與此同時,維護我國企業海外知識產權合法權益同樣重要。國家知識產權局會同中國貿促會設立了國家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應對指導中心,并在29個?。▍^、市)布局建設了71家分中心,在5個國家設立海外分中心,針對重點領域設立4個產業分中心,為企業提供專業高效的海外維權指導服務。
2020年下半年,安徽某兒童用品生產企業的波蘭代理商收到投訴,指稱其代理銷售的一款嬰兒車產品涉嫌侵犯了歐洲某外觀設計專利權,要求其立刻下架停止銷售。經過國家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應對指導中心地方分中心協調,當地一家經驗豐富的律師事務所對涉案專利進行了認真分析,為企業量身定制應訴策略。經過律師團隊近一年的努力,該專利被歐洲知識產權部門認定為不具有獨創性,投訴方的專利權無效,該案取得勝訴。
良好的知識產權保護環境伴隨著“一帶一路”海陸兩條弧線不斷延展,繪成“引進來”“走出去”的壯闊畫卷。
共建“一帶一路”,既發展了中國,也造福了世界。知識產權始終是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溝通交流、共同發展的重要一環。9月11日至13日,第三屆“一帶一路”知識產權高級別會議將在北京召開。圍繞“開放、合作、發展、共贏”主題,約70個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知識產權機構、國際和地區組織的負責人和高級代表及駐華使館官員,將與國內相關部門和地方的知識產權部門代表、產業界和學術界代表等一同參會,在會上展開深入交流。相信此次會議的召開,將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開展更加廣泛、緊密、務實的知識產權合作,更好發揮知識產權制度對激勵創新的支撐作用,為促進“一帶一路”區域創新發展和經濟繁榮作出更大貢獻。(吳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