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字號是我國工商業發展歷史中孕育的“金字招牌”,具有鮮明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特色和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老字號創新發展工作,多部門持續出實招、出硬招,將“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今年春節期間,記者在走訪一些老字號集聚的街區時發現,不少老字號生意火爆、門庭若市,但也有一些老字號企業設施陳舊、經營冷淡。這是為何?記者的這一關注點與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二級研究員張繼焦的研究方向不謀而合。
張繼焦觀察研究老字號十余載,出版過老字號研究專著,尤其在成為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后,連續3年針對老字號發展提出建議,孜孜不倦地探尋老字號的“煥新”密碼。
“當下,伴隨著‘國潮’涌動,老字號發展迎來新機遇。許多老字號在技藝、產品乃至營銷推廣方面迭代升級,乘上政策‘東風’,發展得如火如荼。但也有一些老字號企業發展得不溫不火。究其原因,一方面,老字號名片的‘亮度’,與地方政府的重視程度、支持力度密切相關。另一方面,一些老字號企業內部機制不健全,未能及時‘觸網’實現數字化、智能化轉型;一些老字號品牌運營理念落后,未能滿足新一代消費者的消費需求。這些都影響著老字號企業的創新發展?!睆埨^焦介紹。
對此,張繼焦建議,老字號企業“煥新”,需要企業向著數字化轉型與營銷創新、產品品類與服務方式創新、品牌年輕化與國際化方面努力,也需要相關部門從管理政策、協同保護方面集中發力。尤其是在品牌年輕化方面,老字號企業要充分挖掘老字號文化價值,依托企業歷史打造老字號博物館、非遺工坊等,重塑品牌形象,強化與消費者的情感連接。
與此同時,張繼焦在調研中了解到,近年來一些老字號因商標權屬爭議頻繁陷入糾紛,訴訟雙方開展大量歷史考證和溯源,而結果往往仍是說不清道不明。雖然一些老字號企業探索出字號共存的解決之策,但仍有部分不愿意握手言和。
既然是歷史原因造成的,便從厘清歷史發展脈絡著手解決?!袄献痔枤v史貴在真實,真實的歷史才是老字號企業最寶貴的歷史。”張繼焦建議,開展中華老字號傳承歷史大摸底,建立中華老字號歷史溯源指南。
當前,全國中華老字號有1455個,對如此多的老字號進行歷史考證是一項大工程,既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支撐,也需要做到客觀公正。
“建議由相關部委指導,省級主管部門牽頭,設立中華老字號文化專項扶持資金,支持專家學者、研究機構等獨立第三方針對所有被認定的中華老字號發展歷史開展專項學術性研究,通過搜集史料、走訪記錄等各種方式,交叉考證老字號的歷史發展脈絡,還原歷史事實,挖掘傳統文化,避免出現‘嫁接歷史’等虛假傳承現象,真正做到正本清源?!睆埨^焦表示。(記者 王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