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如何成為電動汽車領域的世界領先者?這一話題長期在國際受到廣泛關注與討論。今年3月初,有外媒刊文稱,中國電動汽車制造商在全球市場上占據了巨大的、甚至一些專家認為不可撼動的領先地位。
作為電動汽車的“心臟”,新能源電池的數據更具沖擊力:2024年,中國在全球電池供應占比超75%;全球市場占有率排名前十的新能源電池生產企業中,以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寧德時代)為首,有6家中國企業上榜,市場占有率合計達到78%。事實上,工商業儲能、電動飛機、電動船舶等領域對于新能源電池的需求增量同樣可觀。在這場全球化的綠色轉型中,中國新能源電池產業無疑扮演著重要角色。
然而,在全球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出海建廠面臨的不確定性增加等諸多現實因素疊加下,如何穩定提升新能源電池出海過程中的供應鏈產業鏈韌性和安全水平,仍是需要持續關注的課題。
基于寧德時代自身的發展策略和出海實踐,全國人大代表、寧德時代高級技術工人王紅梅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呼吁,我國新能源電池產業鏈主體要進一步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利用知識產權構筑“矛與盾”,大力輸出“中國創新”,提高國際競爭力。同時,她希望國家層面能在政策等方面予以傾斜,支持新能源電池優勢企業加強全球知識產權布局,進一步擴大領先優勢。
據介紹,寧德時代一直以來保持著高強度的研發創新,圍繞新能源電池產業全價值鏈進行了完整的研發布局,截至2024年底,已在境內外擁有超1.6萬件專利。這些知識產權資產推動了寧德時代業務模式的創新,也幫助企業提升了參與相關國際標準制定的話語權。
“公司專利業務線的同事常常對著我們技術生產線‘苦口婆心’,督促我們在創新工作中要及時反饋可能提交專利申請的技術創新點,強化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呵護自己創新貢獻的同時尊重他人的知識產權,營造可持續、有回報的創新生態。”王紅梅說。
針對當下新能源電池產業的知識產權保護共性需求,王紅梅提出,希望行政機關、司法機關在審理新能源電池行業相關知識產權案件時,更加堅定地立足鼓勵創新,充分審慎處理,選樹典型案例,切實讓創新企業、創新技術得到“真保護”“嚴保護”,進而推動行業持續健康發展。此外,希望優化政策引導,鼓勵差異化創新,加大對新興技術、前沿技術研發的支持力度。
面向產業鏈主體,王紅梅建議知識產權優勢企業、高校和科研機構共同構建產業聯盟,聯合布局專利、應對不當訴訟,提升知識產權風險集體抵御能力。同時發揮企業、行業影響力,積極參與國際相關規則的制定,加強國際合作交流,用“中國創造”“中國智慧”推動中國進一步融入全球價值鏈、提升國際競爭力。(記者 李楊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