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亞技術成果生態伙伴大會在沈陽舉行——
春日沈陽,創新熱潮涌動。近日,在沈陽創新天地東北新聞發布廳里,一場聚焦東北亞地區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的東北亞技術成果生態伙伴大會舉行,吸引了來自政府部門、高校、科研院所、企業、金融機構等各界代表積極參與。大會圍繞知識產權開展了一系列活動,為推動區域創新成果轉化、促進知識產權運用搭建起重要平臺。
搭建交流橋梁 加速成果轉化
在科技創新的征程中,知識產權作為關鍵要素,其轉化與運用至關重要。大會期間,多項活動聚焦于此,為各方提供了深入交流的機會。
其中,渾南科技城的推介環節備受矚目。活動現場,沈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黨工委委員、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孫彩虹詳細介紹了渾南科技城的規劃建設情況。圍繞“科技創新策源地、新舊動能轉換發動機、新質生產力發展示范區”的核心定位,渾南科技城依托智慧之云、科學家工作坊、科技服務街區、創新型企業孵化器等四大載體,打造出“生產、生活、生態”三融合的空間體系和開放包容的創新環境,吸引眾多企業、高校和科研機構入駐。
此次大會的“重量級嘉賓”——中國技術交易所沈陽科創中心就落戶于此。該中心的啟動儀式將大會的熱烈氛圍推向高潮。
“沈陽作為東北亞國際化中心城市和全國先進制造業基地,科技型企業總數已突破2.5萬家,高新技術企業及技術合同成交額占全省四成以上。這充分彰顯了沈陽雄厚的工業根基與培育新質生產力的巨大潛力。”中國技術交易所董事長郭書貴表示,中國技術交易所沈陽科創中心的落地,將依托北京總部的資源網絡與創新機制,推動京津冀與東北亞區域的技術、資本、人才深度聯動,為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提供“京沈協同”的示范樣板。
中國技術交易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謝凌冬介紹,中國技術交易所沈陽科創中心將緊密圍繞沈陽發展定位,構建“成果登記、技術交易、評價估值、科技金融、產業服務”五大類19項服務體系,形成技術轉化全鏈條生態,加速推動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
活動現場,一系列重磅合作落地:中國技術交易所與沈陽理工大學、魯迅美術學院等高校,沈陽市高新技術企業協會、沈陽市商業秘密保護協會等行業協會,以及建設銀行、工商銀行等金融機構簽署戰略協議,為各方在知識產權領域的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30余位來自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等領域的“技術成果產業化賦能官”獲得授牌,他們將作為技術翻譯官,加速助推科研成果走向市場。
探索數字賦能 共筑創新生態
隨著數字經濟的迅猛發展,數據已成為關鍵的生產要素,數據知識產權保護成為此次大會的核心議題之一。
會上,由中國技術交易所自主研發的鏈證中國·中國技術交易所數字存證平臺沈陽節點正式啟動。“平臺以區塊鏈技術為底層,構建起覆蓋知識產權全生命周期的‘數字信任生態’。”中國技術交易所大數據負責人顧云翔舉例,在版權存證方面,該平臺實現30秒線上快速存證,自動鎖定創作主體,有效解決創作歸屬權爭議;在數據確權方面,該平臺可以一鍵完成數據知識產權登記,推動數據知識產權認定及數據資產確權。“知識產權保護不是‘成本項’,而是未來競爭力的‘戰略投資’。我們將以‘國家平臺+本地服務’的模式,全力當好創新生態的‘服務者’和‘守護者’。”顧云翔表示。
吉貝克信息技術(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長劉世平圍繞“數據資產入表流程及意義”主題發表演講,深入剖析了數據資產在知識產權領域的重要性。他認為,數據資產入表不僅能優化企業財務報表,還能推動數據要素流通,提升企業內部管理標準。“數據資產的價值正逐漸被認可,合理的入表流程能讓企業更好地挖掘數據價值,實現創新發展。”劉世平說。
數字經濟時代,數據作為一種新型的知識資產,其知識產權的歸屬保護和流通等問題,需要各領域共同探索。為此,此次大會特別設置東北亞數據知識產權科創論壇高端對話環節,與會嘉賓圍繞“通過數據資源盤活利用探索數據知產流通范式”這一主題展開深入討論。
此外,大會還聚焦“數字時代如何守護商業秘密和技術秘密的核心資產”主題設置分會場。與會嘉賓圍繞全球數字經濟深化發展背景下,商業秘密與技術秘密保護面臨的數據流動合規、資產價值顯性化等核心挑戰,結合區塊鏈存證、隱私計算、智能監測等前沿技術應用話題,深入探討如何通過可信存證打通數據資產估值,助力釋放數據資源價值。
從政策宣講到項目落地,從技術展示到資本對接,東北亞技術成果生態伙伴大會以知識產權為紐帶,架起了一座聯通創新與產業的橋梁,同時全方位展示了沈陽在科技創新領域的決心與實力。
“如今我們正在推進沈陽市知識產權‘雙百雙促’行動計劃,以期進一步幫助企業提升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能力。”沈陽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副局長、市知識產權局局長張巍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期待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更多優質創新成果在這片熱土上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為東北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創新動能,也為東北亞乃至全球創新生態建設貢獻遼寧智慧、中國力量。(記者 黃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