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如何聯合高校培育新時代知識產權生力軍?浙江省知識產權保護中心(下稱浙江保護中心)攜手浙江理工大學、浙江工業大學開展“浙知行”知識產權新青年成長活動,創新構建“庭審觀摩+基地實踐”雙場景沉浸式體驗模式,讓青年學子既能“零距離”直擊案件審理現場,又能深入實踐基地,打造了一堂別開生面的知識產權教育“公開課”,推動知識產權法治教育與前沿實踐激情碰撞。
隨著法槌聲響起,一節特殊的“課程”在浙江保護中心的模擬法庭拉開了帷幕。浙江保護中心依托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復審和無效審理部巡回審理機制,挑選了“表貼式永磁同步電機轉子結構”“游戲機”2件專利無效宣告請求典型案件,邀高校師生全程觀摩。合議組手持專利圖紙,逐字解讀權利要求書,逐項精準提煉權利要求解釋等爭議焦點。投影屏上,關于“偏心不等厚”“等厚不偏心”“偏心等厚”的關鍵技術要點爭議被清晰放大,證據質證等攻防鏈完整呈現。
“律師用對比文獻反駁了涉案專利創新性,原來知識產權案件不僅涉及法律知識,更涉及技術原理。”一位學生在休庭時和同學小聲討論著。這種“零距離”觀摩讓師生們直觀感受到,專利無效宣告涉及法律、證據與技術的綜合運用——法官要在復雜的技術術語中提煉法律爭議焦點,代理人需用嚴謹的邏輯構建證據鏈,而這一切的核心,是對創新成果的精準保護。
在浙江保護中心的知識產權宣教基地,以時間軸串聯起從“威尼斯專利法”到中國專利制度的介紹,幫助師生搭建知識產權制度的認知框架;在實踐體驗環節,學生們親自上手操作人機交互專利產品,在實際感受中領略科技創新的魅力;在典型侵權案例展板前,講解員剖析了“5G侵權”“New Balance,6年商標無效之爭”等真實的熱點案件;在思辨提升環節,同學們踴躍提問:“地理標志產品被侵權了是由誰去出面保護合法權益?”“農民的產品怎么才有資格成為地理標志產品呢?”……在一問一答中,引人深思。
如果說庭審觀摩是“法理戰場”的實景教學,那么宣教基地的實踐活動則是“知識—實踐—思辨”的立體課堂,既深化了學生對知識產權多元價值的理解,也激發了他們探索法律與科技融合創新的熱情,為未來投身知識產權事業埋下希望的火種。
知識產權教育不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創新精神的培育與法治信仰的傳承?!罢阒小敝R產權新青年成長活動以實踐為筆、以創新為墨,在青年學子心中繪制了一幅知識產權保護的立體畫卷。
“下一步,浙江保護中心將精心規劃,全面收集與整合高校知識產權新青年的培育需求,深度盤活知識產權宣教基地和法治基地這兩大‘寶藏’資源庫,開展一系列精彩紛呈的宣教行動,為知識產權強省建設注入活力?!闭憬Wo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通訊員 李瑞雪 張青)